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两院接诊的8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同期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Glasgow Coma Scale)、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Glasgow Outcome Scale)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0,P=0.0456)。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OS、GCS评分结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0,P=0.0456)。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合并交通性积水的患者给予同期法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迟发性脑内血肿15例(46.9%),广泛性脑挫裂伤致脑肿胀9例(28.2%),低血压休克引起的缺血、缺氧5例(15.6%),长时间脑疝致脑脊液及静脉回流受阻3例(9.3%),其中死亡12例(37.5%),存活20例(62.5%)。结论迟发性脑内血肿和脑肿胀是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正确的措施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成人严重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成人严重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严重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术后三个月至半年GOS评价预后,良好4例(25%),中残3例(19.4%),重残2例(12.5%),植物生存1例(6.25%),死亡6例(37.5%)。结论成人严重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较少见,临床需特别关注,如能及时、正确的诊治,可减少死亡,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可使脑水肿加重,引起一系列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老年患者囚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如出现低钠血症处理更为棘手.本文对我院近7年收治的2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作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eular dysplasia,FMD)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非炎症性血管病,多发生在肾动脉及颈动脉颅外段,也可发生在任何一支大、中动脉.颈动脉受累造成狭窄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缺血,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中年女性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i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为双侧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T检查提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脑内血肿21例,脑室出血9例,混合性出血18例)。患者进一步行CTA检查。其中47例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后,行急症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8例,动脉瘤栓塞术8例,动脉瘤夹闭术9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CTA检查提示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AVM)16例,烟雾病3例,CTA检查阴性24例。DSA检查提示动脉瘤23例,AVM8例,烟雾病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DSA阴性9例(其中1例CTA检查为动脉瘤)。本组患者共死亡3例,重残6例。结论CTA对于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是否采取急症手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更有价值。对于动脉瘤的诊断有帮助,但决定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航联合内镜辅助远外侧入路的可行性及对颅颈交界区腹侧解剖学特点的观察。 方法 对6例(12侧)尸头标本模拟远外侧入路,分别用显微镜、0度和30度内镜观察,随后磨除后内侧1/3枕髁和颈静脉结节,再次用显微镜观察(其中内镜下观察和磨除颅底骨性结构均在导航引导下完成),比较这四种方式对颅颈交界区腹侧显露的差异。 结果 导航联合内镜能够通过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组成的上、中、下3个间隙近距离观察颅底结构,还能观察被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遮挡的神经血管,与远外侧经髁入路显露范围相似。 结论 在内镜和神经导航辅助下,远外侧入路能够良好的观察颅颈交界区腹侧的神经血管结构,避免磨除颈静脉结节和枕髁,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8.
管敏武  王新东  章建飞  胡国平  严玉金  余建军  励勇 《浙江医学》2018,40(21):2357-2359,236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82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术后3周有43例(15.2%)患者头皮切口愈合不良。年龄>60岁(OR=2.710,95%CI:1.423~5.232)、双侧开颅手术(OR=2.946,95%CI:1.046~8.275)、颞浅动脉损伤(OR=10.201,95%CI:2.613-41.129)、骨瓣去除(OR=13.369,95%CI:3.107~36.275)是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48h(OR=0.463,95%CI:0.372~0.964)是保护因素。结论对于高龄、双侧开颅手术、颞浅动脉损伤、骨瓣去除的患者,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要预防头皮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头皮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严玉金  李江  王新东  余建军  励勇  管敏武 《浙江医学》2015,37(18):1537-1539
目的 探讨颅底重建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 年因开放性颅脑 损伤合并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行颅底重建的 3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评价颅底重建在治疗本病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随 访 3 个月至 3 年,存活的 33 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 结论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 底骨折急诊术中行颅底重建,可有效控制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关键词 】 颅底重建 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 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及其亚型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特征、显微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9例PA(包括2例PMA)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PA显微镜下见瘤细胞多呈梭形,细胞核为圆或椭圆型,细胞质染色呈淡红色,细胞内一端或两端有毛发丝状的胶质纤维;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细胞呈平行波浪状或交错状编织排列,间质内血管丰富;可见典型Rosenthal纤维,网状纤维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染色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波形蛋白(Vim)为(+)~(++);2例PMA显微镜下可见黏液样基质内富含突起呈网状的瘤细胞,呈散在或绕血管周围分布;瘤组织内未见明显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示GFAP(+)。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术后未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未见肿瘤复发,预后良好;行肿瘤大部切除术10例,术后予以放疗,1例复发;行MRI导向下立体定向活检术2例,术后予以放疗,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PA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预后良好,对于未全切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亦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