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威哲学具有一种特质与韵律,这表现在它试图消除各种障碍与阻隔,使各个领域的经验与意义汇流起来.但当人们发问这种汇流将形成“什么”时,杜威又隐藏了答案.应当在杜威的美学中建立一条幽径,以此来探寻那个质点,那个逻各斯中心,它在形而上学的隐姓埋名中塑造了结构与层次.作为一种话语,它在用统一性的口径言说着,在这种建构下,杜威的哲学显示了它自身的隐性的真实与趋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政策的基础。纷纭复杂的外交问题如果以国家利益为焦点便可以理得有条有理,只有用国家利益的概念才能解释国家及其政府的行为。本文通过对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厘定,分析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及确立依据,阐述国家利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察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国内因素,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美国外交政策,把握其发展趋势。本文试图从美国外交思想传统、决策机构、国家利益和决策人四方面来审视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国内因素。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与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一直位居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其原因在于它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属于现实主义的两大分支,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上既存在统一性也存在分歧.二者都认同经典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即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在对待国际无政府的状态的态度上和国家为了安全应获取多少权力的问题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彼此没有否定对方,只是对国际关系现象有着不同的解释偏好.无论是进攻现实主义还是防御现实主义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公共性的集体生活便开始干预我们的个体记忆,而有关传统生活话语的记忆并未隐退,三者一直存在着一种复杂纠缠关系。《河岸》与《少年王》都是不久前文坛关于“文革”历史或者后“文革”历史书写的新作,两部作品都突破了先前文坛的“文革”叙事范式,更侧重于对历史掩映下的个体记忆、传统记忆以及集体记忆三者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7.
在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本不是焦点的乡村却因为防疫知识宣传获得了"硬核话语"的赞扬。在官方机构看来,农村的卫生和防疫问题从来都是政治制度的题中之义,它们更习惯于以知识下乡的方式进行防疫。但是此次疫情中,正是这种被送上门的知识却因为与乡村心理情绪不契合而遭遇了拒绝。在拒绝中,乡村实现了防疫知识的再制作,并悄然地把卫生和防疫问题从私人领域拉回到了公共领域。从防疫知识的宣传中,我们能够看到乡村想象力获得了极大的增长,农民已经成为充满时代想象力的群体,并试图去重新理解、表述乡土。农村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宣传的背后,也折射了乡村亟需补偿的现实以及维护共同体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纵观自卡特政府以来美台关系的发展,作者认为美台关系始终处于变化、调整之中,美国政府从未摆脱“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模式。一方面因为美国的亲台势力强大,但更主要的是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对台政策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但又存在着不稳定性,受到国际环境、中国等因素的制约。台湾问题最能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甚至走向对抗。改善和发展中美双边关系关键在于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评论界对"70后"作家批评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历史感的匮乏,其实"70后"作家的历史感知受制于一个历史与文化上的"流动的缺口",它对"70后"作家的写作形成了一种"表述遏制"."70后"作家在利用各种方式填补这个缺口.在填补的过程中,"70后"作家自觉地遗忘了当下,他们的文本呈现为"活着的过去"与"死了的现在"的对峙."70后"作家不是靠着由过去激起的情感进入了历史写作,而是因为当下的困惑进入了历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自身献祭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被驱逐者和被吞没者.人们对"70后"作家历史感匮乏的指责主要是受制于既定叙事模式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地判定"70后"作家是没有历史感的,他们只是喜欢把过去私有化,而不是像前辈一样公共化,他们的历史感会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