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人才观探析韩丹,钟素芬人才问题,是涉及治国安邦的一个大问题,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对这一问题都相当重视,并对之进行研究和实践,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人才学理论和经验。本文就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对今日的人才问题有所借鉴和启...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责任动机理论是其备受争议的主张之一。人们通常认为康德的道义论强调责任动机,拒斥各种偏好动机,从而将情感等要素排除到道德动机范围之外。但是,在康德的道德动机理论中,责任动机和偏好动机的关系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多元化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发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分析车工实训课程特点,理解多元化评价内涵,明确多元化评价原则,制定多元化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等级化课程内容为基础、过程性评价为核心、增值性评价为变量、总结性评价为结点、配合动态的评价标准,利用评价主体多元性、...  相似文献   
4.
韩丹  李显波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2(4):319-320
在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特别务实的理性逻辑,可称之为实用理性。这个概念与李泽厚较早提出并推广的“实用理性”概念①存在着很大的“所指”相似性。本文强调的实用理性是一种民间社会运作的个体理性取向,主要是指民间社会个体的一种思考和行为的发生机制与逻辑。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实用特性,即强调事情的有用性与实效性。这其中包含着对目的、后果和手段的综合判断,最终行为之外的功用和效果则是评价有用与否的突出标准。它和韦伯所划分的目的合乎理性的社会行为类型②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契合性。但是两者之间也有重大的差别。后…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以南京市A区村改居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征地使得一些农民获得城市户口,被动性地适应城市生活.城乡在空间上的对立嫁接到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对立上,加深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冲突.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生活空间的改变无法代替其行为和心理的完全转变,适应城市生活是个长期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角度调查和分析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状况以及这一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特殊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所具有的特征.并就促进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吸毒成瘾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强制戒毒所、江苏女子劳教所54例传统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依据,从生活方式理论视角,对吸毒人群的现状进行了定性研究、归纳和分析,提出生活方式定型化是吸毒成瘾的社会根源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韩丹 《青海社会科学》2009,(1):131-134,147
腐败是一种道德现象。"腐败"的伦理分析从后果、主体和责任三方面展开。后果条件表明,一个行为是通过败坏公职人员的德性或破坏制度秩序而成为腐败行为的。主体条件表明,腐败行为的主体要么是采取行动的腐败者,要么是被某行为腐化的人;在一个腐败行为中,腐败者和被腐化的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两者也不需要同时出现。责任条件表明,无论行为者的破坏行为是由于自己的腐败习性、他人的引诱还是外力的控制,只要他能够预见到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他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然而由于金融发展水平低下,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金融抑制现象。应用MRW模型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抑制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评估难是导致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应完善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产业评估机制,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减缓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抑制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苏联发生剧变.二是不断深入改革和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两件事发生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是这两个国家本身历史发展的产物,表面看似乎是各不相关,然而事实却深刻揭示了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是否需要进行改革,怎样进行改革。本文试图从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进行比较中,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令全世界震惊。在震惊之余,人们便开始思索:社会主义国家是否需要进行改革呢?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崇仁重义的仁义精神、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传统民族精神是以维护封建政权为目的的精神体系,与现代化进程存在着异质性的冲突,但不能因此而抛弃传统精神.历史经验表明,抛弃传统精神等于割断了历史的"脉搏",必然导致民族自信心下降、民族凝聚力减弱,引起社会的信仰危机.因此,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建构应扎根于民族传统精神,实现传统精神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