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范赟 《东方论坛》2009,(6):8-12,17
“和”的观念萌生具有鲜明的农耕经济特色,并发展为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儒家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儒家构建和谐的理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并围绕其中的秩序和谐设计了具体路径,形成了调解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完整体系。儒家和谐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也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 ,冯友兰先生兼治哲学史和哲学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写下灿烂一笔。除了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地梳理诠释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 ,先生还以其学贯中西的营养 ,致力于建构融合不同文化的哲学体系 ,即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贞元六书”中展示的“新理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的邓联合先生在对“贞元六书”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形上智慧与社会人生的现代开展》一书 ,对“新理学”体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解读。该书近日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凡 2 4 .5千字 ,共五章。作者直面冯氏文本 ,又在“回到冯…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包含着丰富的人才思想,对今天仍具有启迪价值。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张祥浩教授历时1 8个春秋,在摘录近2 0 0万字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中国传统人才思想》一书,为我国人才学研究掀开了新的篇章。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七篇。在第一篇“先秦人才思想”中,作者论述了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问题。首先分析了人才问题产生的渊源,指出,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管理社会,开始了人才的思考。原始社会人们民主选举首领,而首领的承继采用禅让制,其标准是公认的贤能。尧舜禹时代的选贤与能被视为最理想的用人制度。夏启之后,首领的选…  相似文献   
4.
礼宜乐和的中国文明常是国人心中向往的理想社会。礼乐文明的兴起发展与殷周先秦社会天人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在由天向人的过渡中,人文色彩的礼乐从宗教原始崇拜中走出,随着人性色彩的加强,"礼"中原有的象征意义被吸纳入"仁","礼"则空留制度的躯壳。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学的“教工之家”,敞阔而温馨。主席台中央摆放着几扇中式门窗,再配上檀木案几和紫砂茶壶,很有些古风雅致。在这样的氛围中,浸在幽黄的灯光下品茗闲话是再好不过的了。近日,江苏本土的著名作家毕飞宇作为首位嘉宾,走进南京大学“艺术沙龙”与数百名学子交流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化产品是青年与党、国家和社会实现互动,实现自身社会化的有效中介。承载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属性,呈现出产品个体的“圈层结构”和产品集群的“矩阵结构”特征。新时期在青年中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视不同“矩阵结构”产品之间和不同“圈层结构”层之间的关联度建设,重视教育文化产品的“外壳”建设,并且发挥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引入青年参与,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两汉之后,儒学因忽视对人性和心性的关注而陷入困境.王通致力于恢复儒学的精神传统,重申儒家对人道的弘扬,阐发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在探索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心性层面,初步以心性为平台确立德性养成的依据,形成以心性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推进了儒家心性学说的发展和道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范赟 《社会科学论坛》2010,(17):150-156,171
心性学说是儒家理论开展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先秦儒家心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却并不明晰。《性自命出》作为郭店楚简儒家类文献的重要篇章,蕴含丰富的心性思想,其中关于性命相通、性之善恶、性情一致、心取性出、身心一致等观点,对理解孔孟之间百余年间儒家心性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学心性论是沟通哲学之体与伦理之用的重要组成。它凸显了道德规范向道德实践转化的主体性,是儒佛的双向融合的新阶段。以重新发现的心性为平台,理学基本实现儒学复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