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思想的实质及基本原理探析宋增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观点、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思想。邓小平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在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2.
WSR系统方法论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析型系统集成论,具有有序稳定、便于操作和动态迭代的特征,尤其是其注重对复杂系统中人理作用的处理,与跨县域旅游规划系统中强调的人性化思想不谋而合。本文首先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在审视WSR结构在旅游开发与规划领域的研究状况基础上,进行跨县域旅游系统与WSR结构系统内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跨县城旅游WSR结构系统的演化及其机理,构建跨县域旅游规划系统的物理因素、事理因素、人理因素的三维体系模型和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了跨县城旅游WSR结构系统开发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标志。希望工程和道德工程是人的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是制度公正问题产生的实践前提,而人自身的超越本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制度公正问题产生的思想条件。制度公正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物质基础、理论前提和人的发展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是制度公正的物质基础;科学的人性假设是制度公正的理论前提;现实中人的发展状况是制度公正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借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出的理论,笔者认为,学习型政党建设主要有以下基本途径:树立危机意识,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观念创新;确立团队奋斗目标,树立共产主义共同愿景;培养团队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运用系统思考方法,具有驾驭全局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方法就是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阐述制度与人、制度与社会之间的辨证关系去把握制度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考察历来强调要从现实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现实中人的生存境遇,而制度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现形式。马克思在分析揭露资本主义制度时无处不渗透着其深切而强烈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前途以及命运。马克思制度分析的初始点源于对人的“实然”与“应然”矛盾的解决,而其制度分析的终极目标则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探寻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制度公正的抑恶扬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的制约、塑造和影响,制度对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塑造和教育功能。制度和制度环境不仅决定社会道德秩序的遵守,同时还决定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和道德践行的价值取向。对人的善恶行为而言,制度主要是针对人的恶行的,制度决定人的善恶取向。制度公正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规范体系,是一定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的实体化、具体化。制度公正具有“底线”特征,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抑恶扬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国家必须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建立和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指出,要“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切实解决‘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  相似文献   
9.
制度公正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增伟 《社会科学》2005,3(8):79-86
当公正被确认为制度的首要价值时,现实的制度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符合公正要求的制度体系则被视为制度公正。一种制度公正与否自然不能脱离人性假设的考虑,现实的制度设计都是由不同的人性假设为理论前提的。制度公正是符合人性要求的产物,同时设定并付诸实施的制度又会反作用于人性。制度公正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或者维护人性中的某些方面,或者抑制、纠正、引导人性中的某些方面。制度公正的主要功能就是抑恶扬善,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个性,协调私利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