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业科学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黏膜及其表面的共生菌群是鱼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为探索养殖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的结构特征是否与其健康状况间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无乳链球菌腹腔注射攻毒48 h后存活和濒死尼罗罗非鱼为检测对象,检测攻毒前后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健康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均存在优势菌群,主要为特吕珀菌属、硫杆菌属、弓形杆菌属、海单胞菌属和弧菌属。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存活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与感染前无显著差异;与存活组相比,濒死尼罗罗非鱼的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多样性下降,其中弓形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海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等含量显著下降,链球菌属含量占总菌群的55.30%±1.24%,表明养殖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可能与其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糖脂比(1.5、2.3、3.9、7.0、16.5)的等氮等能饲料,以吉富罗非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糖脂比升高,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糖脂比为3.9和7.0时,WGR、SGR和PER最高。饵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糖脂比为3.9和7.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在糖脂比为16.5时达到最低水平,但仅与1.5组存在显著差异。血浆甘油三酯在糖脂比最高组也出现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样在糖脂比最高组显著低于3.9组。然而血糖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糖脂比为16.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糖脂比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中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等氮等能的饲料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最适宜的糖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9.69%和9.53%,其对应的糖脂比为8.4。  相似文献   
3.
根据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和海豚链球菌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鉴别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用该方法扩增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可分别获得474、296bp的特异性片段,扩增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他常见鱼病原菌无特异性片段.该方法可实现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快速鉴别,具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基因组含量分别为3.2×10-3ng/μL的无乳链球菌和3.0×10-2ng/μL的海豚链球菌.对采集自广东与海南两省养殖罗非鱼病鱼的11份病原样品进行检测,均可获得474bp片段,测序与BLAST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到的序列均为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序列,可从分子水平上确定这些样品为无乳链球菌,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现存鲟鱼种数有25~26种。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鲟鱼资源日益衰退。1990年世界鲟鱼产量为2万y,1993年下降到1万t。本文作者综述了鲟鱼类的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讨论了开展鲟鱼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鲟鱼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鱼腥草共生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究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和PCR-DGGE技术,对比分析了2013年9—11月鱼腥草浮床(试验塘)和常规养殖(对照塘)2种模式下,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Biolog-Eco结果显示:9月份试验塘沉积物微生物代谢强度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塘;但10—11月份则明显高于对照塘,且不同月份丰富度指数与对照塘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鱼腥草浮床在养殖中、后期能有效增加细菌生物量和提高种群丰富度。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试验塘和对照塘不同月份沉积物中菌群对羧酸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差异较大,且不同月份利用碳源的差异程度为10月11月9月;DGGE结果显示:试验塘和对照塘沉积物主要的菌群结构组成相似,分属于6个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其中变形菌门(54.17%)均为优势菌群,但同一月份试验塘菌群多样性均明显多于对照塘。结果表明,鱼腥草浮床具有增加罗非鱼池塘沉积物菌群功能多样性和优化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养鳗池塘的水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池塘水化学组成是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初级生产力和鱼产潜力的重要指标,鱼池水化学环境与鱼类的病害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养鱼池塘的水化学都给予了重视[王鸿泰和胡德高1989,卢迈新等1992,刘玲仪和金有坤1994,刘海金和张世义1978年中译本,姚宏禄1988,姚宏禄等1996,雷衍之等1983]。土池塘中(earthernpond)养鳗(Anguillajaponica),八十年代末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由于其成本低,效益大,在全国许多省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促进了我国养鳗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1996~1997年对养鳗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克洛、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等19种试验药物敏感。本研究病原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罗非鱼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0-2001年对新丰江水库太湖新银鱼进行逐月采样,用各月龄体长,体重均值研究了该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0.002L^3.2813;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其体长、体重与月龄的关系;Lt=8.80[1-e^-0.2172(t-0.1250)],Wt=2.45[1-3^-0.2172(t-0.1250)]^3。体重生长拐点为5.18月龄,拐点的体长为5.86cm,体重为0.65g,考虑拐点后体重月增长量仍保持稳定,故捕捞期应在拐点后至产卵前的秋冬季。  相似文献   
9.
美洲鳗对几种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养鳗生产中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和防治鳗鱼病害。由于缺乏美洲鳗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的资料 ,生产上进行水体消毒和防治鳗鱼病害时 ,因使用药物剂量不当造成鳗鱼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本试验测定了美洲鳗对某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 ,求得各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浓度 ,为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及其剂量防治美洲鳗病害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鱼美洲鳗 (Anguillarostrata) ,规格为 8 5±0 3cm ,1 1± 0 0 7g。试验前 ,试验鱼在室内水簇箱中驯养 5~ 7天 ,以适应实验室的试验环境。1 2 试验用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腔注射PHA-空气干燥法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染色体数量、形态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罗非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44,都具有1对特大的染色体,未发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对和异型染色体。两种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形态基本相似,它们的核型公式为2n=44,6sm+24st+14t,NF=50,用常规染色体染色的方法难以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罗非鱼的常规核型差异不显著,在分类地位上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