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育银鲫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结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技术探究异育银鲫肠道菌群组成特点,以期为异育银鲫人工养殖环境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开发提供指导.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投喂任何饵料的野生组和投喂商品化饲料的养殖组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但两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在...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适于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为进一步优化BFT养殖模式,本研究设置3个实验组:BFT模式下EM菌添加组(BB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添加组(BI组)和BFT对照组(B组),以均体重(1.60±0.50)g的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探讨BFT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对养殖动物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益生菌添加组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B和BI组的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16.70%和184.04%,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41.18%和125.49%,BB和B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益生菌添加组(BB组和BI组)的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P0.05)。益生菌添加组间,BB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BI组(P0.05),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亦高于BI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益生菌添加组肠道肌层厚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P0.05),BB组异育银鲫肠道黏膜皱襞高度和皱襞间质宽度与BI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BFT养殖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可以更好地促进异育银鲫生长。  相似文献   
3.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大小相似的梭鱼为试验对象,将梭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6%、28%、30%、32%的4组等能饲料,在池塘工业化养殖条件下饲养60 d,测量其形体指标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在26%~32%范围内,各试验组中梭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胃体指数和肝体指数等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梭鱼形体特征正常,未受影响;高蛋白水平促进梭鱼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抑制脂肪代谢,肝功能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饲料蛋白水平在26%~32%范围内,池塘工业化养殖梭鱼正常生长,对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蚕蛹替代不同水平白鱼粉对中华鳖幼鳖表观消化率、消化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54%白鱼粉含量为对照组饲料,以5%、10%蚕蛹分别替代对照饲料组中2.7%、5.4%的白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3.93 g的中华鳖幼鳖56 d。试验共设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中华鳖幼鳖。结果表明,用5%蚕蛹替代鱼粉对中华鳖幼鳖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用10%蚕蛹替代白鱼粉时,干物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各替代组的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5.0%蚕蛹替代组对中华鳖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是10%蚕蛹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有上升的趋势(P0.05)。说明5.0%蚕蛹替代2.7%白鱼粉没有降低中华鳖幼鳖对饲料的消化、内源酶的分泌及血液代谢。  相似文献   
6.
李肖霞  齐志涛  迟爽  乔帼 《水产学报》2023,57(4):049401-1-049401-13
鳃为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鱼类进行离子交换、酸碱调节和含氮废物排泄的重要结构基础,也是鱼类重要的外周黏膜免疫器官之一,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当前,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反应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硬骨鱼类鳃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综述了抗菌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Toll样受体、补体等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分子在硬骨鱼类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分子功能,最后探讨了化学因素 (重金属、杀虫剂等)、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以及营养物质和疫苗等对硬骨鱼类鳃黏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鳃在鱼类黏膜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和应答机制提供指导,为硬骨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肖霞  齐志涛  迟爽  乔帼 《水产学报》2023,47(4):049401-049401
鳃为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鱼类进行离子交换、酸碱调节和含氮废物排泄的重要结构基础,也是鱼类重要的外周黏膜免疫器官之一,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当前,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反应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硬骨鱼类鳃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综述了抗菌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Toll样受体、补体等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分子在硬骨鱼类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分子功能,最后探讨了化学因素(重金属、杀虫剂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以及营养物质和疫苗等对硬骨鱼类鳃黏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鳃在鱼类黏膜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和应答机制提供指导,为硬骨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学课程是很多生物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国家对思政建设的要求及盐城工学院微生物学教学团队所负责的各生物类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培养目标,该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学与思政建设的结合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教改探索,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融入日常教学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定了3种不同规格,以及温度(15℃、20℃、25℃和30℃)、盐度(5、15、25、35和45)和pH(7.5、7.8、8.1和8.4)3种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耗氧率和呼吸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其对瘤背石磺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较小的瘤背石磺的耗氧率显著高于个体较大的瘤背石磺,且温度、盐度和pH对瘤背石磺的呼吸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于25℃时,瘤背石磺的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25℃时出现峰值;高于25℃后,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之减小;表皮厚度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每0.1 cm~2皮肤所含颗粒腺数目及长短径变化规律不明显。盐度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或趋势与温度组相似,峰值出现在盐度15。pH实验组中,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表皮厚度和颗粒腺长短径却在减小,每0.1 cm~2皮肤所含颗粒腺数目先增大,在pH 8.1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急剧减少。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影响因子对瘤背石磺的呼吸强度均减小。由此得出,在水下,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皮肤呼吸具有显著影响,在25℃、盐度15和pH 8.1时,呼吸代谢良好;而在15℃、盐度45和pH 7.5时,呼吸代谢受到严重胁迫,这为深入揭示瘤背石磺呼吸机制、物种保护和人工增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对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全年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扩增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调查中共分离到7株嗜水气单胞菌(AP40301、AP40401、AP40402、AP40403、AP40501、AP40502和AP40503),且均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ERIC-PCR结果进一步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存在独立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Ⅰ型分离株中有3株来自绥中,1株来自兴城,Ⅱ型分离株3株均来自兴城;人工感染试验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强致病性,致病率为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大菱鲆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