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直接发酵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摇床转速170r/min,初始pH值为5.5,4%豆饼粉,3%接种量,前期发酵40h,补加10%生淀粉,后期发酵45h的条件下,制得微孔淀粉吸附性能较佳,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比原淀粉提高了62.8%和69.2%.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CXX-10具有维生素D3的25位羟基化活性.通过研究Tween-8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100)、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等表面活性剂,与β-环化糊精共同作用对该菌25位羟基化维生素D3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促发酵组合并优化了其反应条件:培养3d后添加0.04%Tween-80、0.5%β-环化糊精和VD3,pH为7.0,28℃,180r/min,发酵转化反应7d,25-(OH)D3产率达14.5mg/L.  相似文献   
3.
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直接发酵法制备甘薯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0℃、摇床转速170r/min条件下,初始pH为5.5、3%豆饼粉、3%接种量、添加初始马铃薯生淀粉10%、前期发酵40h后,补加15%生淀粉,后期发酵45h,制得微孔淀粉吸附性能较佳;通过交联反应可提高微孔淀粉结构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测定维生素D3及其它光转化异构体,研究确定了HPLC-ELSD测定的色谱分离条件:Kromasil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90∶10甲醇一水溶液,流速1.2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气体流量1.8L/min。在此条件下,各组分得到有效地分离,色谱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为1.25%~2.01%,最低检测限为0.05~0.3μg,回收率测定值为98.3%~101.8%。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因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以及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黑曲霉CU-1(Aspergillus niger CU-1)发酵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成分为:麸皮浸汁体积分数4%、玉米浆添加量19.67g/L、NaNO3添加量2.24g/L、木薯淀粉糖化液添加量250g/L,在该培养条件下,在3.6L发酵罐中进行验证,发酵液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总产量达到37.4%,低聚异麦芽糖总产量高达83.1%,说明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用于黑曲霉发酵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培养基优化是可行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观察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原始菌株海洋红酵母M1202产生的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够逆反应催化反式肉桂酸(t-Ca)生成L-苯丙氨酸。对M1202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一株转化率为原始菌株115%的菌株TM2,经6次传代,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高分子糖,在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透明质酸发酵研究的一些进展,并介绍了分批发酵中不同初糖浓度,pH,搅拌转速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及透明质酸发酵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量和麦角固醇含量为依据,优化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麦角固醇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甘蔗糖蜜16、NH4Cl1.0、K2HPO40.10、MgSO40.005。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2℃,起始pH4.0,通气比1:0.7,发酵时间48h。利用50L发酵罐进行多批次实验,麦角固醇含量可达2.35g/100g菌体干重,生物量为1.70g/100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9.
综述微孔淀粉的研究概况、吸附特性及制备方法、成孔机理和应用的一些研究成果,总结了传统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不足,并在性能改良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藻相对于其他的生物柴油原料有占地面积少、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等不可比拟的优点。微藻生物柴油在试验规模下容易实现,但放大到工业化生产比较困难,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高及微藻生长速率和油脂积累量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对微藻生物柴油的研究历程、流程、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