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份的深圳国际珠宝展,由于时间原因,杨曦先生的作品未能赶上参展.索要与应酬、特约收藏以及各类讨论已使他应接不暇.他的作品早已多年惜售,杨先生正在筹措,把个人的作品尽可能多的收集起来,把个人多年创作的成果尽可能多的保留下来.对于玉石研究及玉雕技艺的创造,杨曦可谓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但若从经济学观点看,他并不是一个十分理解投入产出成本利润之奥秘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2.
座落在苏州古城区的瞿利军“中鼎”玉雕工作室,距著名的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林不过几百米,与苏州博物馆相邻。粉墙黛瓦,宽敞明亮,完全是苏式的古典建筑风格。进入工作室大门,就会被融入浓郁的江南文化韵味之中。四周摆放着明清式的家具,老红木的博古架中陈列着瞿利军各个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了解什么是“4C”以后,对于钻石级别的追求就变得异乎寻常地突出了。我们推出“理想切工”的完美钻石,是因为切工对钻石价值有重要的影响。好的名牌服装,面料当然精选,设计也是上乘,但若少了一流的做工,这种服装就是无睛之龙。钻石的切工,类似服装的做工。对钻石的认识较为成熟的市场,对切工的要求就很敏感。人类对切工研究了600多年,多少智人的劳动,才创造出今天光芒四射的钻石切工。“中国宝玉石”第36期刊出“理理切工,  相似文献   
4.
我虽不是出生在苏州,但在苏州这块土地上却生活了20多年,如今虽早已落户深圳,却忘不了苏州那个地方的寻常巷陌、小桥流水、吴地文化、明清园林以及它们的代表——苏州的工艺美术。古城2500年的文化历史,造就了各类文化艺术的深厚积累,悠久的传统加以持续的发展,使各种文化门类齐全。玉石雕刻,自古以来一直是苏州文化的一种代表。1973年,吴县草鞋山出土的兽面纹玉琮证明了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代,苏州就已具备极为高超的玉雕技术。到了唐宋时代,苏州的玉雕工艺得到较好的发展。明清以来,随着江南经济的繁  相似文献   
5.
玉石、玉雕和玉文化,这三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差异。通常我们观赏的是一件件玉雕作品。作为观赏原石,是由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其色彩形态,数量极少。绝大多数的玉器作品都是由玉雕艺人或琢玉大师选择玉石设计制作而成。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他们的精力和心血。大师们也在凭借这一块块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玉石,用他们的心、气、神、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玉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所谓文化,乃是一种思想或行为习惯的延续和提炼、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谈起“薄胎”,第一印象是景德镇的薄胎瓷。那晶莹的光泽,薄如蝉翼的器皿,让人惊叹制作工艺的艰难和陶瓷工艺的精美。薄胎的玉器制作则更为艰辛,用“鬼斧神工”来形容毫不为过。薄胎玉器起源于宋、元时代,至明代才出现了真正的薄胎玉器。“玉花形杯”“薄胎笔洗”即为这类玉器的代表。明代的琢玉技艺较之宋元时代更为精美,随着文化的交流传至印度,逐渐沁入了印度的文化特征,产生了所谓的“番作”流派,也就是“痕都斯坦玉作”的雏形(波斯语“印度”汉语音译为“痕都斯坦”)。  相似文献   
8.
面临加入WTO 当前珠宝厂商的正确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宝首饰市场从1990年初兴,经过多年的孕育,正在步入规范成熟的阶段,珠宝首饰业发展到今天,成为买方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面临入世的临近,海外珠宝首饰商抢滩中国市场,也已到了倒计时阶段,企业如何突破销售瓶颈而开拓市场就变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邵湘藩 《中国宝石》2004,13(1):177-178
泱泱中华,中国玉文化已随沧海变迁延绵了上下五千年,和田白玉作为候选国石之一,当之无愧地担当起了宏扬玉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特点,在于它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会令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遐想. 在中国的玉雕史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贯穿了"玉"的文化艺术.在玉器雕刻艺术品中,良渚玉器,战国玉器,以不可思议的原始劳动和高超的技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