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鱼肉鲜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用于鱼肉鲜度测定的几类不同方法 ,包括感官评价方法、微生物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和生物传感器方法等 ,并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特点 ,阐明了鱼肉鲜度测定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物传感器在鱼肉鲜度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用于鱼肉鲜度测定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包括K值测定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和胺类测定传感器。阐明了生物传感器测定鱼肉鲜度的原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酵母发酵蜂蜜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以蜂蜜、麦曲、酵母为原料,以高级醇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磷酸氢二铵添加量和发酵液糖度对酵母发酵蜂蜜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当麦曲添加量为4%,干酵母的加入量为0.2%,磷酸氢二铵添加量600 mg/L,起始发酵液的糖度为30.0%,pH为4.5,培养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得到高级醇的最低值43.72 mg/L。  相似文献   
4.
灭活病毒诱导牙鲆传代细胞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灭活大鳞鲆弹状病毒诱导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传代细胞作为检测子(tester),正常对照细胞作为驱赶子(driver),分别提取m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经两轮差减杂交,两轮抑制性PCR扩增后,取正向差减的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构建抑制差减cDNA文库,随机挑取7400余个克隆,对其中4200多个克隆进行PCR扩增鉴定,发现近4000个克隆中均含有插入片段,大小在250~1000bps之间,进一步对含有插入片段的近4000个克隆进行了斑点杂交筛选,得到近668个可能含有抗病毒或与免疫相关的阳性克隆。初步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差减cDNA文库适合进一步克隆鱼类抗病毒相关新基因。  相似文献   
5.
从冷藏鲜肉制品中分离筛选到的36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对指示菌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该菌株发酵液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胃蛋白酶处理导致其抑菌活性急剧下降,表明该抑菌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种细菌素。抑菌谱实验显示,这是一类广谱细菌素。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口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以蜂蜜、麦曲、酵母为原材料,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磷酸氢二铵添加量和发酵液糖度对酵母发酵蜂蜜过程中酒精度的影响.根据响应面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实验,最终的优化条件如下:当麦曲添加量4.0%,酵母添加量0.2%,磷酸氢二铵添加量600 mg/L,发酵液糖度为32.0%,pH值为4.5,发...  相似文献   
7.
生物传感器在鱼肉鲜度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于鱼肉鲜度测定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包括K值测定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和胺类测定传感器。阐明了生物传感器测定鱼肉鲜度的原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肠道病毒71型的诊断方法及疫苗研究进行了综述.EV71的诊断有病毒分离培养、中和抗体滴度检测、核酸检测和免疫学检测;EV71的疫苗研究主要为国内流行的C4型毒株,经过动物模型评价研发减毒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针对VP1位点的重组疫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方法联合使用为EV71的快速诊断提供一种有效方法;而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筛选免疫原性和交叉保护水平高的毒种,以及不同类型疫苗免疫原性比较是疫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黄秋葵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得到的最优结果:无水乙醇的体积分数为35%,提取时间为9.5 min,提取温度为40.5℃,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黄酮的提取率为83.09%,实际测定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3%,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脱臭工艺条件对棉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棉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棉籽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棉籽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不同脱臭温度下,棉籽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为最少含量的100倍以上;在一定的脱臭温度,不同脱臭时间下,棉籽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约为最少含量的1.7~5.5倍,且在255℃以下随脱臭时间延长,棉籽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