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花生中强毒性污染物黄曲霉毒素B_1(AFB_1)建立了一种准确、灵敏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方法:制备了AFB_1包被抗原,包被量为0.1μg/孔;抗体稀释64 000倍;选用0.1%脱脂乳粉为方法封闭液,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为样品稀释液;结果:在最优的试验条件下,建立的ic-ELISA对目标物AFB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097~0.088μg/L(R2=0.999);灵敏度(IC50)和检出限(IC15)分别达到0.027μg/L和0.0066μg/L。板内变异系数(n=6)为0.29%~16.9%,板间变异系数(n=6)为0.22%~21.19%。在花生样品中AFB_1的检测灵敏度(IC50)为1.04μg/kg,回收率为96.67%~106.5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ic-ELISA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稳定地用于花生样品中AFB_1污染物的定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然而关于脱脂处理对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方法,对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中全蛋白组进行分析,探究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全脂和脱脂牛乳中共鉴定出1352个蛋白,筛选出199个差异表达蛋白。与全脂牛乳相比,脱脂后有67个蛋白上调,132个蛋白下调。牛乳主要活性蛋白中,κ-酪蛋白在脱脂后相对含量降低,而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在脱脂后相对含量升高,α-乳白蛋白、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牛血清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相对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乳脂肪球膜蛋白中嗜乳脂蛋白和乳凝集素在脱脂后相对含量降低。脱脂对牛乳中骨架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也有影响,改变了牛乳品质及营养价值。通过对全脂和脱脂牛乳中蛋白质分析,明确了脱脂对牛乳蛋白的影响,可以为婴幼儿乳品开发及消费者购买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药食同源食品金银花为原料,采用水溶-醇沉方法结合高压液相制备,优化目标成分绿原酸萃取、分离条件,制备了绿原酸标准对照物质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H谱、C谱对获得的标准物质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高效液相色谱配紫外检测器对获得的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瓶间、瓶内)和不同温度下的短期(1周,常温,4℃,-20℃)、长期(6个月,-20℃)稳定性检验;采用同一方法多实验室联合定值方式进行定值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绿原酸标准物质纯度定值结果在99%以上,有效期至少6个月(-20℃)。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绿原酸标准物质纯度高,并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分析方法的确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脱脂工艺对牛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HS-GC-IMS)构建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全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中共检出50个信号峰,鉴定出2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6种醛、10种酮、4种醇、5种酯和1种萜烯物质。牛乳在脱脂处理后1-戊醇、2-庚酮、丁酸乙酯和2-甲基乙酸乙酯的含量降低,而辛醛、正壬醛、乙酸戊酯、E-2-庚烯醛、己酸乙酯和2-辛酮的含量则增加。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脱脂后牛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脱脂处理未改变牛乳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但对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适用于强力霉素的快速、灵敏、专一性强的新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实现对食品中痕量强力霉素的高选择识别和灵敏检测。方法 以强力霉素为模版分子,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比表面积,结合分子印迹策略,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对强力霉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新型分子印迹荧光探针(ZIF-67@N-GQDs@MIP)。结果 该探针合成最佳条件为:选用甲醇作为合成溶剂,ZIF-67添加量为20 mg,模版分子与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比例为1:8:20。在最优化条件下该探针在0.15~5 mg/L范围内对强力霉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低至0.029 mg/L (S/N=3),该方法用于牛奶中强力霉素检测,回收率为90.11%~92.81%。结论 该方法构建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探针具有选择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强力霉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对莱克多巴胺样品提取和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趋势进行综述,并且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兽药残留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开发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农兽药残留检测常用方法和技术及近年相关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相关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综述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的属性、残留现状及以色谱法对其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FQNs残留检测的研究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花生中高毒污染物黄曲霉毒素B_1(AFB_1),开发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抑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器。方法 :用活化酯偶联制备AFB_1包被抗原(AFB_1-OVA),并通过EDC/NHS将其预先包被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表面。依据免疫抑制原理,即目标物(AFB_1)与AFB_1-OVA共同竞争固定浓度的特异性抗体,以及不同浓度AFB_1所得到的SPR响应,计算抑制率并绘制曲线,可实现对食品中AFB_1的准确、灵敏分析。结果:检测过程抗体浓度为80 nmol/L;该抑制型SPR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IC15)为0.0049μg/L,灵敏度(IC50)达到0.025μg/L;对花生样品中AFB_1的检出限(IC15)和灵敏度(IC50)分别达到0.13μg/kg和0.74μg/kg。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5 min,同一芯片可重复使用60次以上。结论:所构建的SPR传感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耗时短,成本低,可以满足食品样品中高毒性AFB_1的快速、准确、低成本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是仿照抗原-抗体、酶-底物间特异性的结合作用来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识别能力聚合物的1种有效的化学合成手段。在传感领域,分子印迹聚合物正逐渐成为生物大分子材料的替代品,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从而克服传统的生物传感器的不足,构建具有环境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本文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