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紫外、热风、蒸汽和微波四种不同的灭菌方法对普洱散茶进行灭菌处理,对茶叶的灭菌效果、感官品质、茶叶内主要成分、微生物的存活量和技术特点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外、热风和微波三种灭菌处理符合普洱茶的卫生要求。其中,紫外灭菌设备简单、费用低,并可实现在线操作。厚度为0.5cm的散茶经紫外灭菌50s后,汤色、香气及滋味等俱佳,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sp.)、毛霉(Nucor sp.)、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等霉菌能够生存,有利于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进一步陈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GC-ECD内标定量法分析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键合态糖苷的变化以及不同储藏年份的生茶和熟茶中含量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渥堆过程促进糖苷的分解,随着时间的延长,以此为基础的香气释放潜力逐渐降低,酶解和湿热作用是潜在的驱动力。生茶中糖苷的含量比熟茶高一个数量级以上,以糖苷为基础的生茶释放香气的潜力远大于熟茶。   相似文献   
3.
祁门红茶是全发酵茶,鲜叶中儿茶素和芳香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以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样品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儿茶素、茶黄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香气组分变化,寻找它们在加工中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在加工过程中一直在降解,烘干叶中儿茶素含量仅为鲜叶8.72%。茶黄素代谢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茶黄素总量在揉捻叶中比鲜叶增加了2369.91%,烘干叶比揉捻叶减少了66.44%。茶叶中检测到63种香气组分,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苯乙醇、香叶醇、苯乙醛、苯甲酸、香叶酸和水杨酸甲酯是祁红干茶中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69.69%,对祁红香气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儿茶素和芳香物质在加工中代谢规律,控制红茶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六安瓜片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安瓜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加工烘焙工艺复杂,外形特点独特,香高味醇,深受消费者喜爱。文章从鲜叶采摘与摊放、炒片技术和烘焙技术等三个方面对六安瓜片茶加工工艺的发展进行总结,比较了传统工艺与现有工艺的优缺点,并结合产业的发展,对目前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六安瓜片茶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可见-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精度,需对光谱进行降噪预处理。针对降噪易产生额外小谱峰、恶化定性分析准确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变换和高阶稀疏Hodrick-Prescott分解的降噪方法。在该方法的优化方程中,假设可见-近红外光谱由低通的基本波形光谱、带通的特征波形光谱及噪声组成,以含噪光谱与基本波形光谱、带通的特征波形光谱之间残差L2范数为残差项,保证估计值逼近真实值;依据特征波形光谱的稀疏性,以其二阶差分的L1范数为正则化项,约束估计特征波形光谱,从而分解出茶叶中重要的特征吸收峰。该方法同时利用滤波器的谱变换技术获得低通和带通零相位滤波器矩阵,协助分解基本波形光谱和特征波形光谱,并利用L-曲线方法获取优化方程中的最佳正则化参数。本实验以6种茶叶的可见-近红外光谱为基础实验数据。在实验中,以信噪比、均方根差和茶叶品种定性分析分类模型的准确性为衡量指标,与小波分解法、改进的Hodrick-Prescott法和Savitzky-Golay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对含高斯噪声合成光谱数据和含高斯-脉冲混合噪声合成光谱数据,该方法信噪比最高;对于合成和真实两个数据集,分类模型准确率均...  相似文献   
6.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由于加工中原料拼配不同,普洱生茶又可以分为许多花色品种,目前不同花色品种的鉴别主要依据感官审评。为了实现对不同品种生茶进行量化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图谱的整体性出发,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色谱图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普洱生茶(7542)数字化指纹图谱和特征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图谱间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对7542与8542、8582和甲沱等生茶鉴别,这为普洱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一种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酶澄清绿茶饮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木瓜蛋白酶处理的茶汤蛋白质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同其他处理样相比有一定的增加。结合方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单宁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最好,单宁酶最佳作用时间为2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单宁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8.
单宁酶及协同物质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g;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剂量的增加,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效果达显著水平,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有效果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工夫红茶数字化拼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祁门红茶5?级6?孔正子口、5?级8?孔正子口、6?级6?孔正子口和6?级8?孔正子口4?种原料拼配成工夫红茶,应用高光谱图像系统获取拼配后茶样的光谱和图像信息。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筛选光谱特征值;通过对图像做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特征波长,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5?个特征波长下的图像纹理特征值。分别以光谱特征值、纹理特征值以及融合特征值作为模型输入值,结合偏最小二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茶叶拼配配比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以光谱特征值与纹理特征值融合后的值为输入参数,结合LS-SVM方法建立的模型,配比预测正确率达到了94.5%,预测结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出口茶叶数字化拼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贮存在新疆和广东的5 个不同年份(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普洱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普洱生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多元统计技术对化学成分差异性聚类,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结合S-plot图方法对不同贮存地茶样的特征性差异性成分筛选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在新疆地区普洱生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降解速率慢于广东地区,但综合品质优于广东地区。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广东地区除没食子酸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茶氨酸等主要特征品质成分含量低于新疆地区,同时转化速率快于新疆地区。挥发性物质研究表明,大马士酮、2,6,6-三甲基-1-环己烯-1-羧醛、α-松油醇、香叶基丙酮、棕榈油酸、β-环柠檬醛、亚麻酸、橙花醇、苯甲醛和亚油酸为重要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相比于广东地区挥发性物质的剧烈变化,新疆地区挥发性物质变化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的科学贮存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