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方法探讨(附118眼报告)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325003)沈丽君,缪晓平1990年4月~1992年7月,我科开展高度近视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及部分病例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79例118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鞋带式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作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156例205眼,其中无可调整缝线(A组)41眼,行褥式可调整缝线(B组)66眼和行鞋带式可调整缝线者(C组)98眼,对照分析各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脉络膜脱离发生率C组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浅前房持续时间C组、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鞋带式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确切,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穿孔伤性白内障伴有眼内局限性感染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的致伤物、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确定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结果4眼前房有轻度炎症,10眼局部均有与角膜创口相对应处的虹膜后粘连,术中发现虹膜后表面有白色斑片状膜样物,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呈颗粒状灰白色浑浊。涂片7眼见真菌孢子或菌丝,3眼细菌;培养2眼有镰刀杆菌生长。随访时间9月~2年,无复发。结论钝性物致伤后的穿孑L伤性白内障,应细致观察虹膜晶状体(尤其是伤道处)的表现,警惕感染的可能,应常规作涂片和培养,彻底清除可疑病灶。不宜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关于脉络膜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成人和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但鲜见应用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技术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及其重复性研究的报道,且OCT成像的手动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是影响结果判断的主要因素. 目的 对EDI-OCT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探讨其在相关儿童眼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方法,采用EDI-OCT技术对2015年2-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9名矫正视力正常的7~12岁儿童进行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测量,受检者平均年龄(9.9±1.3)岁,均任意选择一侧眼作为受检眼.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用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对受检眼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区域的环形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区全周脉络膜厚度以及颞侧、颞上、鼻上、鼻侧、鼻下和颞下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采取下列3种方法对测量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1)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结果的测量者内重复性分析;(2)不同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再现性分析;(3)同一检查者对2次检测图像测量的检查者内重复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的变异性进行评估,采用Bland-Altman分析对重复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 测量者内重复测量结果、测量再现性结果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平均全周及各分区脉络膜厚度的平均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值、再现性测量值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值的ICC分别为0.971 ~ 0.993、0.827 ~0.982和0.974 ~0.991,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再现性测量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全周平均视盘旁脉络膜厚度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2.4 ~9.7 μm、-15.2~11.6μm和-16.3~19.1 μm,这些差值临床上均可以接受.结论EDI-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均较好,EDI-OCT检测技术在评价儿童脉络膜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舒血宁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痴呆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舒血宁治疗老年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儿童眼外伤16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儿童眼外伤的有关特点。方法对165例儿童眼外伤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有其特点:男性儿童多发,眼部伤情重,并发症多,农村多发,致盲率高等。结论儿童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眼科临床教学及演示中的3D手术影像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眼科学生50名,依据临床教学及演示方法分为3D手术影像组(n=25)、传统幻灯片组(n=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满意度。结果 3D手术影像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病例诊断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幻灯片组(P <0.05)。3D手术影像组学生认为3D教学有利于掌握局部解剖结构、有利于展示手术细节、有利于理解手术过程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有利于课后复习,比例96.0%(24/25)、96.0%(24/25)、88.0%(22/25)、80.0%(20/25)均高于传统幻灯片组48.0%(12/25)、56.0%(14/25)、52.0%(13/25)、40.0%(10/25)(P <0.05)。结论 眼科临床教学及演示中的3D手术影像应用效果较传统幻灯片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7岁,因"双眼干涩、疲劳"于2018年5月17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患者无全身重大疾病史,无特殊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专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3;最佳矫正视力:右眼+2.00 DS=0.9,左眼+1.75 DS=0.9。眼压:右眼:9.9 mmHg(1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自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aCMQ)评估不同透析时间段的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52例。根据其接受血透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透析时间≤3年的患者,共27例;B组为透析时间>3年且≤7年的患者,共16例;C组为透析时间>7年的患者,共9例;正常对照组共60例,既往均无心脏及肾疾病病史,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首先运用M型超声心动图,通过Teichholz法获得病例组及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启动X-Plane技术采集4个心动周期的四腔心及两腔心,根据心电图指示分别描记左心室舒张末期及左心室收缩末期,运用双平面Simpson法分别计算出病例组及对照组LVEF,最后运用aCMQ分别获取病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LVGLS)、心尖两腔心长轴应变(LVAP2LS)、心尖四腔心长轴应变(LVAP4LS)及心尖三腔心长轴应变(LVAP3LS),分析不同透析年限组尿毒症患者左心室长轴应变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Teichholz法测得病例组与对照组LVEF分别为:A组(67.21±6.63)%;B组(64.73±6.47)%;C组(64.58±8.38)%;对照组(67.02±3.62)%。Simpson法测得病例组与对照组LVEF分别为:A组(64.71±4.93)%;B组(64.08±6.02)%;C组(63.91±7.49)%;对照组(66.17±3.14)%。病例组与对照组LVEF比较以及病例组间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用aCMQ得到病例组与对照组LVGLS分别为:A组(-20.79±2.70)%、B组(-20.03±3.58)%、C组(-18.32±3.71)%、对照组(-24.39±2.05)%;LVAP4LS分别为:A组(-22.09±2.76)%、B组(-20.11±3.94)%、C组(-19.49±3.73)%、对照组(-24.61±2.37)%;LVAP3LS分别为:A组(-19.32±3.85)%、B组(-19.28±4.37)%、C组(-16.61±4.40)%、对照组(-23.53±6.18)%;LVAP2LS分别为:A组(-20.09±2.53)%、B组(-19.57±2.65)%、C组(-18.09±4.01)%、对照组(-23.51±7.52)%。病例组LVGLS、LVAP2LS、LVAP4LS及LVAP3LS的测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 vs 对照组:t=-5.949、-3.844、-6.117、-4.863,P均<0.001;B组 vs 对照组:t=-5.883、-5.619、-5.036、-4.650,P均<0.001;C组 vs 对照组:t=-6.541、-5.081、-6.130、-4.854,P均<0.001),其中A组LVGLS、LVAP4LS和LVAP3LS测值比C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3、-2.405、-2.012,P=0.014、=0.018、=0.047),A组与C组LVAP2LS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以及B组与C组间在LVGLS、LVAP2LS、LVAP3LS、LVAP4LS测值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aCMQ能早期发现尿毒症透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异常,为临床早期预防及治疗心功能衰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劈裂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所有患眼术中均行iOCT检查,定性评估术中视网膜变化,包括术中微损伤、手术技术准确性及裂孔边缘改变等,探讨其术中应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例(29眼),男9例,女20例;年龄(58.8±10.3)岁;眼轴长度(28.9±2.0)mm。其中,黄斑前膜14眼,黄斑裂孔8眼,黄斑劈裂4眼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3眼。iOCT显示:7眼(7/29)确认术中存在微损伤或异常情况,其中神经纤维层异常6眼,内层视网膜抬高1眼;黄斑前膜患眼中4眼(4/14)确认剥膜后前膜残留;黄斑裂孔患眼中3眼(3/8)剥膜后观察到孔缘形态改变;黄斑劈裂患眼中均未观察到剥膜后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其中1眼术前未明确的黄斑裂孔经iOCT确认;术中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或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式的3眼在iOCT图像中均得到确认。结论:iOCT有助于术中实时评估剥膜的完整性、术中微损伤情况及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帮助主刀医师提高黄斑裂孔的诊出率,并可在术中观察到黄斑裂孔剥膜后孔缘形态的特殊改变,提示i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