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先证者,女,54岁。因全身多发黑痣54年,左肩部黑痣"摩擦长大"2个月。于2014年6月5日到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面部即有多枚黑褐色痣;于4岁后全身多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痣,随着年龄长大渐增多。近年左肩部黑痣摩擦时出血,可自愈;近2个月局部黑痣长大隆起明显,偶尔出血。患者系第4胎第4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其父亲  相似文献   
2.
朱俊平  张伟  杨怡  杨定彬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863-864,923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与单纯用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止痛、止疱、结痂及减少后遗症方面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加深对药疹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门诊2006-01-2009-10药疹3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3例药疹在皮肤科门诊患者中,占0.83%。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48.18%,其中阿莫西林为常见,占25.36%,其次解热镇痛类,占17.49%。皮疹类型,多形红斑为多见,占47.85%,其次为固定型,占15.51%。门诊治疗为多,占70.00%。结论抗生素类药引起药疹最常见,多形红斑型药疹为多,青壮年为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者为对照组(23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外用舒缓保湿修护霜者为观察组(2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皮损面积评分、表皮含水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评分及表皮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者皮损面积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表皮含水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65.22%)(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香菇皮炎的临床特点, 提高皮肤科医生对香菇皮炎的认识, 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例以及2014年3月国内首次报道至2022年10月文献报道的18例香菇皮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1例香菇皮炎患者, 男8例, 女13例, 年龄12~61(41.5±13.7)岁。发病前进食香菇15例, 金针菇2例, 香菇及金针菇同时进食2例, 平菇、黑木耳各1例。潜伏期最短<1 d, 最长4 d。21例患者均有典型的"鞭挞"样条索状皮损, 其中躯干受累19例, 四肢12例, 颈部7例, 头面部3例;18例伴有瘙痒, 3例无自觉症状。所有患者均无系统症状。1例患者未治疗, 其余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所有患者皮疹均在2周左右消退。结论香菇皮炎好发于30~60岁间, 以进食香菇为主, 潜伏期1~4天, 临床表现主要是躯干部位的线条状皮疹, 伴有瘙痒, 无系统症状, 经过治疗后皮疹在短期内消退。  相似文献   
7.
阴虱头部寄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6岁,农民,因头皮瘙痒4月,对症治疗无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感外阴瘙痒、内裤易脏,自行剃除阴毛后瘙痒症状逐渐消失,2月后出现头部瘙痒,诊断皮炎.外用多种止痒药均无好转。  相似文献   
8.
包皮环切术5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常用的包皮环切术。方法回顾我院从2002年6月~2007年6月所进行的506例包皮环切术临床资料。结果阴茎根部皮下环周浸润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激光手术,术中、术后出血少,手术时间减少;整形术后外观良好。结论严格掌握包皮手术的适应证,注意选择手术时机;用阴茎根部皮下环周浸润麻醉和用激光整形方式,术后效果较好,外形美观,患者性生活满意。  相似文献   
9.
现将2002—03/2007—12红斑型梅毒院外误诊4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26例;已婚34例,未婚11例;发病年龄17~57(平均35.9)岁;病程7d~3个月,有冶游史36例,否认冶游史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乐山地区1994年到2011年隐性梅毒的流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04例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乐山市隐性梅毒发病数目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在职业上以务工者最高,其次为工人;在年龄上主要集中在21岁~60 岁,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男女比例为1:1.04.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感染方式以非婚性传染为主.结论 乐山地区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性别无明显差异,低文化程度和低经济收入人群是梅毒患者的主体,隐性梅毒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容易漏诊,因此加大对常见性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引入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有效控制梅毒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