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yme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可以造成多系统的损害。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其诊断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本文综述了目前Lyme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隐球菌与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隐球菌与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检测新生隐球菌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简称HaCaT细胞)的时间-浓度黏附率、通透率;检测新生隐球菌对细胞的损伤;透射电镜观察二者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结果:新生隐球菌标准野生株B3501(简称B3501)可以对HaCaT细胞产生黏附与侵袭,黏附率与侵袭率呈现时间依赖性;同时,B3501还可以使HacaT细胞凋亡率升高,对其造成损伤,这与菌体的活力相关。超微结构可见新生隐球菌与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与侵袭过程。结论:活的隐球菌黏附与侵袭角质形成细胞是其感染皮肤的重要条件。进一步明确二者的相互作用对隐球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定的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临床指标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断和决定结束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了我院收治的56例治疗有效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对所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改善和消失的时间逐一分析.结果:在临床症状中,依发病率的高低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头痛(100%)、脑膜刺激征(91%)和发热(75%),它们在两性霉素B(AmB)静脉治疗后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33 d[平均(15.2±3.6) d]、11~28 d[平均(18±4.8)d]和5~11 d [平均(6.0±3.1) d];而菌体计数、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和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变与病情演变不尽一致;颅压增高可发生在治疗中;20例被测患者中有8例出现CD4 T淋巴细胞减少,且不随治疗的进行而增高.结论:在非艾滋病性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发热的减轻和消失是早期判定疗效的重要指标;在后期,菌体计数和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可以作为治疗转归的指标,但确定有意义的改变值仍有待研究,同时它也不能作为终止治疗的依据;不能根据颅压和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变来判定病情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不常见,儿童更为少见。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儿的分析,以期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处理和病情的转归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结合文献复习,以《痤疮》为例,根据科学取向教学论开展教学设计,就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使用和学习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展开解析,对皮肤性病学的日常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的疾病,美国国家过敏与感染病研究所(NIAID)推荐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两性霉素B(AmB),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及氟胞嘧啶。但是,AmB的不良反应较大,常见的有低血钾、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部分病人由于这些不良反应而不能继续静脉使用这一药物。笔者在临床上对2例隐球菌性脑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是否可抑制心肌纤维化。方法 由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存在自然发生的严重心肌纤维化,本研究利用SHR作为心肌纤维化模型。SHR从12周龄开始给予GHRP-2皮下注射治疗(100μg/kg,每日1次,共4周),同龄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显示SHR左心室肌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用Van Gienson染色法显示左心室总胶原水平;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评估心肌中胶原合成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经处理的SHR左心室肌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明显增多,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增高。GHRP-2治疗可明显降低SHR心肌中Ⅰ型、Ⅲ型胶原和总胶原的水平,并降低羟脯氨酸含量。结论 GHRP-2可以通过抑制胶原合成而减轻SHR左心室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隐球菌脑膜炎巩固期出现类似复发症状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隐球菌脑膜炎转入巩固期治疗后出现类似复发症状的5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8.6岁,确诊隐球菌脑膜炎后接受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出院后(巩固期),5例患最长14天,最短2天,再次出现头痛,颅内压增高,但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予加大激素剂量,缓慢减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激素减量是引起隐球菌脑膜炎患再次头痛、颅内压升高的重要原因,其与复发的区别是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处理应增加激素用量,缓慢减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与随访过程中真菌学指标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资料完整的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与随访过程中的脑脊液真菌涂片,进行菌体计数、真菌培养和乳胶凝集试验.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氟胞嘧啶或氟康唑,疗程≥6周作为初期治疗,后给予氟康唑或(和)伊曲康唑口服≥2个月作为维持治疗,28例患者均完全治愈.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前脑脊液真菌涂片阳性率为92.9%,随着治疗的进行,真菌涂片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菌体计数明显减少,但初期治疗结束后仍有患者真菌涂片结果为阳性.真菌培养生长所需时间逐渐延长,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周真菌培养结果均转为阴性.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00%,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滴度小断下降,但与菌体计数降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需要综合评价真菌学指标,对每个指标需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