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途径对马疫锥虫动基体DNA(kDNA)诱导正常小鼠产生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其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将马疫锥虫kDNA与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混合,通过皮下、腹腔、肌肉及静脉等途径注射入正常BALB/C小鼠。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亚型及滴度、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补体C3、24h尿蛋白浓度、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强度、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等,并分析肾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上述各组小鼠产生IgG型抗dsDNA抗体量及肾损害程度依次为:皮下组>腹腔组>肌肉组>静脉组(P<0.05);IgG型抗dsDNA抗体与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免疫途径对马疫锥虫kDNA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有明显不同影响,其导致的狼疮样肾脏损害与该抗体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周琼  雷铁池  徐世正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6):1142-1144
目的 比较观察熊果苷分子苯环侧链上的糖苷基团α和β-构象对共培养小鼠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体外melan-a小鼠黑素细胞(MC)与SP-1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共培养体系,两种细胞的初始接种比例为1:5.共培养细胞分别用含有0.04、0.2、1 mg/ml的α-熊果苷、β-熊果苷、烟酰胺及10、50、100 μmol/L的甲氧沙林(8-MOP)新鲜培养基换液,药物处理共4 d.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表型的改变;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用放射性核素L-[14C]-酪氨酸底物标记法测定酪氨酸羟化酶与多巴氧化酶活性;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胞总黑素含量.结果 除8-MOP能明显促进共培养细胞(主要是MC)发生增殖外,其他3种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率均无影响.两种熊果苷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1 ms/ml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同等浓度的β-熊果苷强(酪氨酸酶活性:37%±4%vs54%±9%,P=0.034).经两种熊果苷(1 mg/ml)处理的MC树状突延长纤细,黑素产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以α-熊果苷更为明显.相反,100 μmol/L 8-MOP处理组的MC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树状突增加,胞质与树状突内有大量黑褐色黑素堆积.结论 α-熊果苷能明显抑制共培养小鼠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体内实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角朊细胞调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和记忆力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1例出现行走欠稳,四肢震颤等神经病变症状,1例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2例患者脑脊液中与梅毒螺旋体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阳性。治疗首选青霉素,疗效确切。麻痹性痴呆是一种可治性痴呆,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国内外有较多有关α 2a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CA)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既往α 2a干扰素多由大肠杆菌提取而来。为验证酵母分泌型基因工程干扰素α 2a的疗效和安全性 ,笔者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2月应用干扰素α 2a(上海万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治疗了 2 9例CA ,并与大肠杆菌型α 2a干扰素 福康泰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试验组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年龄 19~4 8岁 ,平均 (2 9.2± 8.4 )岁。病期 5~ 180天 ,平均(38.1± 37.3)天。男性皮损分布于冠状沟 12例、包皮内 5例、包皮外 …  相似文献   
6.
δ-氨基酮戊酸(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组织消融技术,通过诱导靶细胞内生成高浓度的原卟啉Ⅸ(PpⅣ),采用特殊波长激光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影响靶细胞的某些生物学功能甚至杀死靶细胞.ALA-PDT最初被用于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及病毒性皮肤病[1].  相似文献   
7.
大黄和黄芪治疗SLE样BXSB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用于诊断梅毒的血清试验主要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偏低,有一定假阳性,且只能半定量检测其滴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寻找更好的试验方法,借鉴国外已开展的新技术,我们初步探讨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J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tiCedo."Pinhh血es,ACA)在梅毒筛诊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试验血清:病例组血清收集于我院性病门诊患者ho例,均有非婚性接触史或夫妇一方有性病史。女28例,男32例,年龄对一45岁,平均32岁。其中一期梅毒26…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巴色素异构酶(Dct)突变对黑素细胞黑素小体成熟和活性氧基(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观察小鼠Dct突变slaty黑素细胞和野生型melan-a黑素细胞胞内黑素小体发育及嗜银着色的优黑素颗粒分布;用分光光度计法和蛋白印迹技术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Dct蛋白表达水平;用二氯荧光素标记法测定两种黑素细胞在3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前后胞内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slaty黑素细胞胞内缺乏成熟的Ⅳ期黑素小体,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也证实slaty黑素细胞胞质几乎完全缺乏嗜银染阳性的优黑素颗粒.与melan-a黑素细胞相比,slaty黑素细胞的离心团块颜色变浅,但slaty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与melan-a细胞接近.UVA照射前slaty和melan-a细胞胞内的ROS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8.9±0.7和8.9±2.5,但照射后slaty细胞胞内的ROS相对荧光强度急剧增加,与melan-a黑素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0.3比13.6±3.0,P=0.024).结论 Dct突变导致黑素细胞低色素化表型,影响黑素小体的发育成熟和降低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尤其是在UVA诱导氧化应激存在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ALA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微波治疗8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59例痊愈,随访12个月未得发,其余27例在治疗后1-5个月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复发,复发率由所选病例的100%降至31.4%。其平均复发周期由原来的27.63天延长到38.29天,复发病例再用本疗法治疗有效,重复治疗1-2个疗程后均达痊愈。结论:ALA-PDT与微波联合治疗对减少尖锐湿疣复发有一定作用。且该疗法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