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人。因躯干、四肢结节、斑块5个月余,伴疼痛性结节10余天就诊。患者2019年2月因"接触油漆"后于双上肢出现结节、斑块,逐渐蔓延至双下肢、躯干,伴瘙痒,当地县中医医院考虑"过敏性皮炎",予抗过敏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结节、斑块未完全消退,偶有痒感,自用草药外洗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无好转,10天前患者四肢及躯干相继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自觉疼痛。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女,云南省文山市人。右膝部皮肤红斑、脓疱伴疼痛半月。患者及父母共诉于2018年6月于我所确诊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自2018年6月25日开始联合化疗MB方案规则治疗。2个月后,右膝关节原皮损处出现红肿、疼痛,同时在原红斑基础上出现大量米粒至黄豆大、散在分布的脓疱,伴发热(最高体温39.9℃)、出汗、乏力等症状,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出现上述症状后,曾自行到某乡镇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且脓疱数量持续增多,部分脓疱出现破溃。同时,四肢出现数个散在分布的结节,触痛明显,遂来我所就诊,诊断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伴II型麻风反应”,病程中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右大腿内侧无痒痛暗红斑6月余"来诊。患者长期在外读书,自述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大腿内侧出现暗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诊治。最近1个月来自感右腿麻木,因自己疑患"麻风"到县皮防站就诊,为进一步诊断,转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确诊。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精神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自诉既往无其他疾病;患者父亲曾患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皮肤科检查:面部无浸润,双眉无脱落,耳垂无肥厚,鼻甲无肥大。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文山州广南县人,壮族,已婚,农民。因全身无痛痒暗红斑、红斑1年余,加重3个月来诊。2017年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腹部出现散在暗红斑、红斑,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未处理。1个月后,左手臂及左大腿出现类似皮损,金华市某医院诊断不详。2018年1月,皮损突然增多,并逐渐累及全身,曾自购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无效。2018年4月,患者就诊于广南县皮防站,被以"麻风疑似病例"送文山州皮防所明确诊断。患者既往健康,近年来长期在浙江省金华市务工,家族中无  相似文献   
5.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文山州2011-2020年外出流动麻风患者人群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示2011-2020年文山州新发现麻风病例434例,其中外出流动患者129例(29.72%)。129例患者中,男101例,女28例,年龄11~57岁,其中≤14岁3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114例,88.37%),其次是学生(7例,5.43%);患者主要来自丘北县(49例)和广南县(45例)。患者外出省份主要为广东省(60例,46.51%),浙江省(33例,25.58%),福建省(13例,10.08%);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皮肤科门诊为主(52例,40.31%),其次为自报(25例,19.38%);临床特征按联合化疗分型以多菌型为主(89.92%);II级畸残率15.50%;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18个月,传染来源以家内为主(占51.16%)。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人。右上臂红斑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上臂出现一红色斑片,无痛痒,曾到当地县中医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皮炎",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皮损无明显变化。1个月前红斑逐渐扩大,随后到当地皮防站就诊,疑为少菌型麻风,为进一步确诊,至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就诊。其家庭成员中无类似患者,10年前同村有居民曾确诊为麻风。  相似文献   
7.
8.
9.
文山州2018年新登记麻风病例35例,发病率为0.96/10万。35例新登记麻风病例,分布在8个县(市),28个乡镇;平均年龄为(31.23±4.37)岁,0~14岁占5.71%;多菌型占74.29%;II级畸残占5.71%,平均延迟期为(14.14±4.68)个月;传染源明确占68.57%,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春季发现病人数最多 (18例,51.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麻风血亲家系成员体检在文山州早期发现麻风病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文山州2011-2016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资料,比较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人口学特征及2级畸残比、平均延迟期和发现方式等流行病学指标。结果: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分别为124例和81例,2级畸残比分别为14.52%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延迟期分别为16.23±3.45和10.7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4岁少年儿童占比分别为16.13%和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菌型占比分别为51.61%和6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促进了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降低了2级畸残比,缩短了诊断延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