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乌龙茶成型机理的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丹桂品种为原料,设计“速包+平板”和“全速包”两种造型方式进行造型。分析了造型各阶段含水率、柔软性、塑性和弹性等物理特性的变化,对造型过程在制叶的三性与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造型过程物理特性与茶叶成型的关系,初步探明闽南乌龙茶成型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率在42%~45%之间时,柔软性和塑性位于最高值,而弹性处于较低值,此时是茶叶造型的最佳时机;柔软性、塑性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弹性与含水率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吸虫机采集法做对照,调查黄板对茶小绿叶蝉雌雄成虫的诱捕效果。同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最低、平均和最高气温,日降雨总量,平均相对湿度,日最高太阳辐射总量以及平均风速7类气象因子对黄板和吸虫机捕捉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中雌性成虫仅占20.1%,而吸虫机采集到的雌性茶小绿叶蝉成虫则达到总量的73.6%。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黄板和吸虫机捕捉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受到不同气象因子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乌龙茶品种肉桂、黄棪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茶园常用的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对秋茶鲜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喷施茶树后,鲜叶香气总量下降,数量减少;肉桂品种鲜叶香气总量下降30.67%,黄棪品种鲜叶香气总量下降52.92%,乌龙茶特征性香气物质α-法尼烯、橙花叔醇在肉桂品种鲜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24.62%、26.28%,在黄棪品种鲜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54.12%、100%;鲜叶粗纤维含量下降。相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鲜叶叶片厚度越薄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茶小绿叶蝉危害乌龙茶茶树品种的挥发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危害不同抗性茶树品种后挥发物的变化,从而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小绿叶蝉危害虫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乌龙茶茶树品种肉桂和铁观音为材料,以GC-MS为研究手段,进行茶树组成型和虫害诱导型挥发物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邻异丙基苯甲烷、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γ-萜品烯和3-甲基-2-环己烯-1-酮为铁观音和肉桂的主要组成型挥发物成分。2个品种在健康茶树挥发物的成分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上都存在差异。芳樟醇只在铁观音的健康茶梢中被检测到,而十三(碳)烷、乙酸辛酯、十六烷和雪松醇只在肉桂的健康茶梢上检测到。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和α-法呢烯在铁观音上的含量远远大于肉桂。另一方面,茶树受小绿叶蝉危害一段时间后,铁观音和肉桂在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二者都释放大量的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芳樟醇,在危害4 h和8 h的挥发物测定中,2个品种的这些成分较危害前的增加量从1.49倍到41.22倍。此外,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还诱导了新的挥发物的产生,包括(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和苯乙醇。(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苯乙醇、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 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芳樟醇,这10种挥发性物质可能跟茶树的诱导抗性和铁观音的抗虫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福建省南平市是全国乌龙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平生产的茶叶产品——闽北乌龙荼是福建大宗出口茶的特色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本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以及闽北乌龙茶本身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闽北乌龙茶出口产业的发展。本文对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结合日常检验检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如何在安溪茶园种植中实施GAP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茶园规划建设、种植计划和茶园管理,并对每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保证了GAP在细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茶树花的特性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茶树花的开花习性、生化特性以及对茶树花粉的研究简况进行了综述,同时从茶树花制茶、茶树花粉产品的开发、茶树花有效成分的利用、花的观赏、食品上的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茶树花的利用价值,并提出茶树花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唑虫酰胺茶园使用安全性,在福安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园开展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54~270 g · hm-2施用剂量下,原始附着量和原始残留量随施用剂量的提高线性增加,烘干不能使残留消解;在108、162、216 g · hm -2等推荐使用剂量下,5月份时唑虫酰胺在茶树上的原始残留量高达33.73~67.58 mg · kg -1,降解速度较慢,药后10 d的残留量方低于20 mg · kg -1;在茶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长达4.02~5.00 d;同一使用剂量在不同季节施药后的残留量有较大差异,9月份的原始残留量显著高于5月份。研究认为唑虫酰胺在茶园使用的食品安全性较低,对于国内市场,建议在茶叶上的残留限量暂定为20 mg · kg -1,安全间隔期15 d。  相似文献   
9.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重金属残留等。研究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灌溉水、土壤、采摘部位、生长周期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监测不同采摘季节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茶园生产中灌溉水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和茶园管理措施,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随同采摘季节变化规律,降低茶叶重金属污染,减少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叶面肥喷施宝对蔬菜农药残留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以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为材料,在室外栽培条件下研究叶面肥喷施宝对芥蓝菜叶片3种杀虫剂(吡虫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及其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宝能促进芥蓝菜吡虫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降解,但受使用时间与浓度的影响。叶面肥喷施宝能提高高效氯氰菊酯使用后芥蓝菜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毒死蜱胁迫下芥蓝菜CAT的活性,对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不显著。喷施宝能明显提高吡虫啉胁迫下芥蓝菜POD的活性,对CAT的影响受使用浓度与取样时间的影响,但对SOD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