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隐性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育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19年Hayes和Garber,1920年East 和Jones就分别提出了轮回选择的设想,并在异花授粉作物尤其是玉米的群体改良上获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7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协优527是我所用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株叶形态好,粒大穗多,具有高产、稳产、品质较优、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冈优52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冈优527是我所用冈46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的重穗型超高产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品质较优、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通过四川省和贵州省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D297A的选育及其配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于1972年运用地理远缘材料开展籼稻品种间杂交培育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1974、1975年相继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利用籼粳中间材料从事人工制保。在此之前,我们分析了直接利用籼不粳恢或粳不籼恢不易突破杂种结实率低等难题,同时考虑到四川人们喜爱吃籼米的传统,设想通过籼粳交再用籼稻回交培育偏籼型不育系,以组配强优偏籼型杂交水稻。运用上述技术路线,于1985年冬繁时初步培育了一个带粳稻血缘的不育材料。用该不育材料与明恢63组配的杂种,在雅安作中稻种植表现优势强,米质好,抗稻瘟病等优点。1988年该组合在全国示…  相似文献   
5.
调整稻米品种结构应因地制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基总理在1999年5月的讲话中指出了限制劣质米、发展优质米的方向,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还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方,如四川,应从实际出发,在重点发展优质杂交稻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分阶段完成。实践已经证明,优质杂交稻与常规化质稻产量差异悬殊,如1992年四川评选出的典型常规优质稻光辉1号单产仅26Okg/667m‘左右。总体上说,从Z000年开始,在3年内使城市居民(包括少部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下同),都能吃上大众化的优质米,农民能吃上近似原部颁二级优质米的汕优63、D优63的米;再过3年…  相似文献   
6.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对用9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8个杂交水稻组合稻米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长和长宽比倾向双亲中值,垩白率和垩白度显著超过中亲值,倾向高值亲本;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与中亲值无显著差异,而胶稠度低于中亲值。但不同类型的组合间表现不一致。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率和垩白度与粒长和长宽比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直链淀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配合力优质水稻恢复系蜀恢527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20  
在利用国外优良品种资源作主要亲本杂交育成中间材料1318和88-R3360的基础上,再聚合杂交,然后进行品质、抗性和早代配合力选择,培育成功重穗型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527.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品质优、较抗稻瘟病等特点.已配组出通过全国或省级审定的组合16个,其中冈优527、D优527和协优527在四川省区试中比汕优63增产均超过8%.  相似文献   
8.
川农优52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良高配合力不育系川农1A与其育成的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穗大粒重、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米质优(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性较好等特性,先后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通过四川省、国家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重穗型杂交稻冈优527的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重穗型杂交稻冈优527的一些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冈优527穗大粒多,输导组织发达,籽粒充实良好,后期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快而多。生产上在注重新期田管的同时,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以防早衰;源、流、库较为协调。高产栽培的关键是提高有效穗数,高产栽培(产量>10.5t/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培育多蘖壮秧,本田栽植密度22.5万穴/hm^2左右,施N187.5-240.0kg/hm^2,施P2O5 75kg/hm^2,施K2O170-220kg/hm^2,氮、钾肥的穗肥比例应达30%-40%。  相似文献   
10.
优质籼型不育系D702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D702A是用优ⅠB与D297B杂交后以D297A为母亲回交转育而成的不育系,具有米质优、花时集中、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其所配组合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其中D优多系1号已于200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D702A/蜀恢527于2001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审定,正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