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8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以大麦为前茬高经济效益复种技术开发研究,从1985年开始试验,到1986年,全省大麦开发面积已达4144亩,遍布于20个市、县,其中铁岭、海城、台安、凌原四个重点市、县开发面积为1285亩,单产达175.3公斤/由;同时继续进行了优良品种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进行了大麦高产栽培规律和复种下茬的研究,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滨海稻区是我省重要的水稻商品粮基地,但水稻生产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水资源不足将严重限制水稻生产的发展.探讨水改旱耕作方式是一项关系到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此我们开展了辽河下游滨海稻区水旱轮作的研究,对水改旱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问题进行了试验探讨.1旱田作物品种引种筛选1.1大豆品种的引种与比较试验1.1.1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在所内试验地进行,试验品种为H5064、辽豆11、89-9、90-368、以辽豆10做对照,设小区试验,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行长10米,行距60厘米,5行区,小区面积30平方米。土…  相似文献   
3.
<正> 辽宁省近年来水稻生产发展很快,全省水稻面积达860万亩,平均单产近500公斤,但由于连续两年雨季少雨,上游六大水库蓄水骤减,加上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急剧增加,明年严重缺水干旱己成定局。为了争取明年水稻生产有个较好的收成,各地积极开展以抗旱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多种形式的蓄水工程,对缓节淡水供应紧张将起很大作用。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探求在特殊干旱情况下种植水稻的方法,对于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开创水田生  相似文献   
4.
5.
<正> 一、前言青森县的稻作,由于育成了耐寒品种和壮秧、早插等能适应寒冷型气候栽培技术的改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向稳定化发展,但是,最近的水稻栽培有走向粗放的趋势,向优质品种转换,以及机械化栽培的快速发展等技术体系内容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另外,为了适应今后予想不到的气候条件,不注意培养地力,只用化学  相似文献   
6.
<正> 棠树乡位于盘山县东北部,三面临河,三万亩耕地中三分之二土地是沿河滩地,由于河水泛滥淤积,土屋深厚,土质比较肥沃,是盘山县旱粮作物主要产区。经过1985~1986年两次洪涝灾害之后,为了贯彻省政府关于辽河清障的方针,一季玉米、高粮改成了以小麦等早熟作物为前茬  相似文献   
7.
濱海盐碱土地区栽培水稻是寓改良于利用盐碱土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水源、肥料、劳力等問題的影响,致使稻区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受較大限制。为了寻求解决的途徑,于1962年开展了濱海地区水旱輸作的研究,茲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一、土壤盐分对旱作种子萌发时的影响,表現形式之一是抑制种子的正常吸水速度,因而延緩出苗时期。不同旱作物間的吸水速度是高粱>大豆>棉花,  相似文献   
8.
<正> 麦稻复种是适应我省春旱夏涝自然气候特点的一种新型栽培形式,它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的光、热、水等各种自然资源,具有节水增产的明显效益,但需要根据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土壤条件、施肥水平、气象因子等严格掌握每项技术措施实施的科学性和时间性,才能充分发挥麦稻一年两熟的优越性。根据课题进展的需要,1984年主要开展了上、下茬品种、施肥、灌溉以及高产栽培等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4年从沈阳市农科院引进大豆特异株型新品系H5064进行水改旱引种试验,1995年试种面积扩大为4亩,以辽豆IO和铁丰力等品种做对照,经过两年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植株高大、节多、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特别在1994—1995两年洪涝灾害严重情况下其优势尤为明显。1994年是盘锦市三十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大洼气象站资料表明,7-8月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32·6毫米,94年高达564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加70%,对筛选鉴定抗灾性强的品种是个很好机会,从参试的大豆品种看,7月4目一7月18目半月期间,虽然正值大豆花美期,需水量较大,但超过20…  相似文献   
10.
<正> 为适应啤酒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探求啤酒大麦品种的栽培规律,是大麦品种得以进一步推广种植的重要一环,通过本项试验为确定品种适宜的栽培密度和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和经验。一、试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