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业科学   9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吨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新资源开发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建设。吨粮田建设是成建制,一方一方的建设,建成后具有稳定吨粮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优化配套的农业技术体系,吨粮田建设是实现“三高”农业的基础和条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当前围绕“三高”,研究如何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取得更高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还提出了吨粮田建设标准、条件和加快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麦田套播稻高产高效生态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麦田套稻具有秸秆全量还田。避免焚烧。改良土壤.节省秧田及产量构成等特点.提出了麦田套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生产中,秧苗是基础,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关于壮秧的形态指标,过去曾提出过扁蒲秧、三叉秧、带蘖秧、健壮秧等,但仅是秧苗在形态特点上的定性描述,缺乏数量概念,不易规范化。近年来,凌启鸿等根据秧苗生理特点和器官同伸规则提出用个体叶蘖基本同伸,群体茎蘖停滞增长(多数个体停止分蘖)叶龄期作为适龄移栽的壮秧指标。为了阐明群体茎蘖滞增叶龄期秧苗的特点,以及群体茎蘖滞增叶龄期、密度和壮秧的关系,明确移栽的适宜叶龄期与最适播量,特进行本试验,以便为大面积培育壮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龄模式是一项新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它是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进行长期的高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成果。1987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列为全国“农业十项推广技术”农作物模式化栽培之首。水稻叶龄模式开发与推广项目是将该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新突破,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全国的粮食产量,并能提高我国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种稻技术水平,大面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1988年,全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苗素质对分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于1994年在江苏农学院稻麦研究室土培池中进行,对汕优63秧苗不同带蘖数和两个氮素水平进行不同叶龄期、成穗率和群体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带蘖壮秧分蘖成穗率高,尤其是前期的分蘖成穗率高,增加分蘖成穗数,有利于库源的协调,提高群体的质量,促进大穗的形成,从而提高单株质量,在足肥的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江苏稻麦两熟地区的水稻大、中苗栽培法,预留秧池面积大,土地利用很不经济。作者在水稻小、中苗简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小中苗稻的产量形成特点和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了简化育壮秧的配套方法、省工节本耕作模式和高产优质群体调控技术,建立了麦茬小中苗单季稻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合理利用秧田面积后,稻麦两熟复种指数提高10~15%,夏热总产提高10%以上,水稻亩产提高3.7~16.4%,每亩纯收益增加16.9~25%。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稻穗分化形成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之一。准确鉴定穗分化过程,对正确掌握肥水管理,调节杂交制种的花期相遇,以及确定适宜喷药时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寻求简捷、准确的穗分化过程的鉴定方法,一直是引人注意的问题。许多学者曾进行过稻穗分化及鉴定方法的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较为广泛应用的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鉴定方法。松岛省三首先系统地研究了16片叶左右的粳稻品种穗分化的全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幼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再生芽进行幼穗分化观察。其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期在头季稻的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约离头季稻抽穗20天左右。不同类型品种,其伸长节间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始期有差异,多数品种基部节上再生芽幼穗分化早,停滞时间也早而长,上部节上的再生芽幼穗分化迟,停滞时间晚而短。头季稻收割后不同类型品种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进程出现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茎秆中间节上再生芽发育快,两头节上再生芽发育慢,另一种类型是随着伸长节间上升,各节位再生芽的幼穗分化进程也逐节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9.
广陵香粳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肥处理,研究广陵香粳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产量在10500kg·hm-2水平以上高产群体特征为:适宜基本苗170万~180万株·hm-2,穗数340万~345万穗·hm-2,成穗率85%以上,每穗粒数140~145粒,千粒重26.5~26.7g,穗粒协调;株高接近100cm,基部节间粗短,穗下节间长,上部3叶叶开角度小,叶片披垂度小,空间态势配置合理;最大的适宜叶面积指数为7.0~7.5,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高;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稻米品质差异小。并提出了培育高产优质群体的主要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拔节期群体茎蘖结构与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粳稻广陵香粳和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采用不同的肥料运筹和插栽密度等措施,研究水稻拔节期茎蘖结构与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适宜的LAI,拔节至抽穗期叶面积生长速率大于N-n期至拔节期,有利于形成高产叶面积动态类型;拔节期茎蘖数结构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关系密切,拔节期适宜的茎蘖结构有利于抽穗期适宜LAI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