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60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在几种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的生育特性、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经济性状和产量效应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稻前期早发不明显,中期成穗率高,后期根旺叶健不早衰;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的吸收量具有相似性;早稻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最低,绝大部分氮、磷、钾养分是在中、后期吸收的,晚稻前期的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早稻,后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大多低于早稻,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各轻简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早稻对氮和磷的表观利用率,以“湘珠专用肥”处理效果最好,但不能提高早稻对钾的表观利用率;晚稻轻简施肥处理“湘珠专用肥”也能明显提高水稻对肥料氮和钾的表观利用率。轻简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倒伏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半矮杆是协调高产和抗倒性的理想资源。前期通过辐射诱变‘湘辐糯1号’获得了半矮杆突变体‘双辐矮糯’。本研究分析了‘双辐矮糯’的茎节配置特点、基本农艺性状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双辐矮糯’株高较‘湘辐糯1号’(133.13 cm)降低了24.88 cm,穗、第1节和第2节长度显著缩短,降幅分别达到18.10%、23.06%和19.13%,而第3、4、5节长度缩短程度不明显,表明其株高突变基因主要控制穗和高位茎节的伸长。‘双辐矮糯’的单株有效穗为10.4个,是‘湘辐糯1号’(5.2个)的2.04倍,其强分蘖能力确保了在每穗总粒数下降20.24%和千粒重下降7.51%情况下单株产量仍表现出25.26%的增长。品质分析发现,‘双辐矮糯’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等外观品质指标及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食味品质指标与‘湘辐糯1号’无显著差异,说明‘双辐矮糯’株高的下降未对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遗传分析发现,48对SSR标记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间扩增出了完全一致的基因型,二者遗传背景相似度达到了100.00%,证实了‘双辐矮糯’是源于‘湘辐糯1号’的真实变异。利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构建了2个正反交F2群体,分析发现群体中半矮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理论分离比符合1∶3,表明半矮杆性状受一个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双辐矮糯’的株高表型和遗传特点,为深入挖掘其育种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适宜的施氮水平和灌溉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陵两优942和领优华占分别为早晚稻材料,设置N1~N3共3个施氮水平(早晚稻均分别为150,120,0 kg/hm2)和W1~W3共3个灌溉方式(早晚稻均分别为水层灌溉W1、湿润灌溉W2、干湿交替灌溉W3),研究不同水肥协同处理对双季杂交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SPAD值,但在早晚稻上整体呈N1和N2的SPAD值相近,而灌溉方式呈W3既能使早晚稻保持较高SPAD,也能避免后期贪青晚熟;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在一定程度上同施氮量呈正比,在早稻(全生育期)和晚稻(生育前期)N1和N2之间的LAI值相近,但在晚稻(生育后期)N1高于N2,而灌溉方式对早晚稻LAI值影响较小,主要以W3略高;增施氮肥能显著促进水稻干物质量的积累,除早稻(乳熟期)单株干物质量呈N2高于N1和晚稻(齐穗期)呈N1高于N2外,早晚稻其余时期的单株干物质量呈N1和N2相近,整体上说明减氮并不会显著降低水稻单株干物质量,灌溉方式对早稻影响较小,对晚稻影响较大,整体早晚稻单株干物质量以W3增长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牛产后长期不发情、发情异常、或性周期不规律,造成屡配不妊,是不少见的。1975—1977年底的三年中,我们对四种疗法进行了疗效对比(表1),其中以孕马全血肌肉注射的  相似文献   
5.
王学华  杜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84-1685,1713
首先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内恶臭污染现状,然后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内恶臭形成的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度集约的饲养条件,特别是精料过多,日粮中缺乏优质粗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情况,乳牛容易发生胎衣不下。本场1981和1982两个年度,共有分娩乳牛780头次,发病117头次,发病率15%。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菌肥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效果持久的新型生物肥料,目前在林业生产中很少被使用,相关的研究也鲜有报道,本文是微生物菌肥在林业上应用的尝试。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山杨的造林成活率,总体提高16%,但是因品种不同而效果迥异;对于植株的高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需要进一步的查明原因;微生物菌剂处理和品种间有显著的交互效应。结论认为,该微生物菌剂在山杨造林方面不是十分适用的,需要进一步开发出适宜的菌剂,主要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环境的放线菌菌株,以及改进配方和多种微生物混合制剂。  相似文献   
8.
郑姣美  王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81-4583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由于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以恶臭污染已被许多国家定为七大公害之一。通过研究分析大量资料,阐述恶臭污染的调查和测定评价方面的进展,对当前恶臭调查和主要的评价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优缺点,指出恶臭调查和测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取2种灌溉方式(长期淹灌和节水灌溉)和4种施氮水平(纯氮0、135、180和225 kg/hm~2),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双季杂交晚稻丰源优227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能促进水稻生物量的增加,节水灌溉方式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以节水灌溉下中氮处理(施氮量180 kg/hm~2)的生物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极显著促进作用;叶面积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节水灌溉处理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提高。水稻产量与水稻的净同化率无明显相关性,与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光合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物质转运受施氮量影响,茎叶表观输出量、茎叶表观输出率、茎鞘物质转化率、茎鞘物质输出率、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以中氮处理最大,过高和过低施氮量均不利于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形成。施氮量为180 kg/hm~2配合节水灌溉方式能使杂交晚稻丰源优227可获得最高的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生理代谢的角度总结禾谷类花粉培养中一系列过程的生理代谢机制,同时探讨了小孢子脱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分化及转化等几个关键过程的生理学或细胞学机制。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