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农业科学   1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乳产品质量,采用LMT(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70头泌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①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4.81%,乳区阳性率为25.22%;②奶牛前3胎的发病率较低,平均发病率为37.89%,4胎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平均为64.22%,差异极显著(P<0.01);③第一、四季度发病率略低,平均为50.75%,而第二、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平均为68.39%,差异极显著(P<0.01);④2~4岁的奶牛平均发病率为41.25%,5~8岁的平均发病率为73.64%,差异极显著(P<0.01);⑤前面2个乳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48.15%,后乳区发病率平均为51.26%,差异不显著(P<0.05);⑥被检奶牛在1,5,6月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0%、71.43%和62.5%,差异不显著(P>0.05),3月最低为40%,发病率从8月后逐渐下降;⑦泌乳量在10kg以下时,阳性率为70.15%,在10~15kg时,阳性率为54.41%,泌乳量在15~20kg时,阳性率为38.24%,在20kg以上时,阳性率为22.39%,差异显著(P<0.05).在榆林地区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在45%~65%,乳区阳性率在18%~30%.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添加、削减和代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亦融入到染色体工程技术,赋予染色体工程以新的内容,不仅包括在染色体组、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所进行的染色体遗传操作,而且涵盖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等新技术。本文阐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小麦雄,巨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其主要有:(1)育性基因的定位,如育性基因的单体、缺体、端体和缺四体分析等;(2)外源育性基因的染色体鉴定;(3)核型雄性不育的染色体保持技术;(4)育性载体染色体的定向替换等。本文还对染色体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SSR技术,对小麦粘类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的1对近等基因系(NILs)和回交群体(BC1')进行分析,筛选与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恢复基因定位,以进一步探讨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在18对位于1BS上的SSR引物中,有6对引物在近等基因系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经分离群体验证表明,恢复基因与4对SSR引物的扩增位点Xwmc406、Xbarc8、Xwmc611和Xgwm273有连锁关系,遗传距离分别为2.7、2.8、21.4和26.2cM,这些标记可稳定应用于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辅助选择;研究还表明,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主要受1BS上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及一些微效基因共同控制;本研究标记出的恢复基因应为Rfv1;上述4个标记与该主效恢复基因Rfv1之间的位置顺序依次为Xwmc406、Rfv1、Xbarc8、Xwmc611、Xgwm273。  相似文献   
4.
以1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研究了BAU940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BAU940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的BAU9403喷施剂量与时期,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95%的雄性不育率;对大多数品种而言,适宜的时期范围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适宜的剂量范围为0.75-1.0kg/hm^2,以1.0kg/hm^2效果为好。BAU940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花粉细胞内微丝和胼胝质的结构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揭示其与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及对应正常可育系(A)-西农1376为试材,用TRITC-phalloidin标记细胞内微丝,苯胺蓝标记胼胝质,qRT-PCR技术分别对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ADF(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类葡聚糖合成酶TaGSL(Glucan synthase-like)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1)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这三个时期,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细胞的微丝结构与可育系没有显著差异:前期Ⅰ,微丝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微丝环绕细胞核;中期Ⅰ,微丝分布在细胞质中,在形成纺锤体部位染色更深,形成纺锤体微丝,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体微丝伸向赤道板;后期Ⅰ,在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的中间部位染色较深,微丝分布较多。(2)在早末期Ⅰ,与可育系相比,不育系花粉细胞没有形成清晰且明显可见的中国灯笼状成膜体微丝结构,且在细胞中线部位亦没有清晰可见的微丝累积。(3)晚末期Ⅰ,可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是线性的、平滑的,成膜体微丝消失,而不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形成了很大的缝隙,同时,可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比较平滑,而不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较可育系相比缺乏,并且是褶皱的、有裂纹的。(4)四分体时期,可育系花粉可见围绕细胞核的辐射状微丝,不育系花粉细胞中微丝呈模糊状态,并且不育系中胼胝质染色的整体荧光强度较可育系减弱。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ADF和类葡聚糖合成酶TaGSL在减数分裂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不育系中TaADF的相对表达量是可育系的4.28倍,由于TaADF表达量上调,加剧了细胞内微丝解聚,微丝结构受到破坏,同时不育系中TaGSL表达量下降,只有可育系的0.83倍,胼胝质的沉积也受到影响。【结论】TaADF在不育系中上调表达,破坏了细胞内微丝的正常结构,使微丝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花药发育中与育性相关的某些代谢通路等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微丝结构的破坏导致细胞板形成出现异常也可能是引起胼胝质在细胞板处沉积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微丝和胼胝质的异常变化与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汉中是中华系猕猴桃原产地和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也是全省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现针对我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在借鉴新西兰猕猴桃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基础上,对我市猕猴桃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思路,旨在为带动我市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用定向回交置换方法,同时结合根尖染色体镜检和SDS-PAGE检测,将莫迦小麦核基因组中的rfv1不育基因定向导入到西农Fp1的核基因组,完成育性染色体的专一替换,育成既携有来自莫迦小麦核基因组的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核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该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中更好地发挥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实际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花粉败育的机理,本研究从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及其对照可育系CK-1376各时期花药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TraesCS1D02G362900.1,与小麦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 TaWRKY51同源度为97%,说明该差异表达基因为 TaWRKY5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与花药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TaWRKY51开放阅读框全长663 bp,可编码220个氨基酸,含有WRKY结构域和锌指结构,分子量约为23.34 kD,等电点为6.42;启动子区包含与光响应、茉莉酸甲酯响应、脱落酸响应等7类顺式作用元件,且TaWRKY51蛋白被定位在细胞核内,具有一定的转录激活活性;与CK-1376相比,PHYMS-1376植株花药中 TaWRKY51的表达量在5个发育时期均高于CK-1376,且在四分体时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与CK-1376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该基因与PHYMS-1376花粉败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客观掌握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预测2021年植棉趋势,科学引导棉花生产,滨城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21年1月19―20日,对秦皇台乡的东石营村、马坊村、瓦屋张村,滨北街道办事处的刀王村、吕家村、西寨子村,梁才街道办事处的闫家村、小高村、马店村共9个村90户棉农进行实...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中期Ⅰ与后期Ⅰ的染色体行为及与育性恢复的相关性,以几类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用常规品种(系)作为父本与其杂交,调查了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及自交结实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呈显著正相关,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与自交结实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2)相同异质不育系与相同或不同品种杂交时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及结实率差异不显著;(3)不同异质不育系与相同或不同品种杂交时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差异性较为显著,但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结实率差异性不显著;(4)异质小麦中,异源胞质影响染色体变异,但核基因是调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