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是支持柔性电子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等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电化学储能领域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纸/碳纤维、织物等)、电解质(液态、固态、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制造工艺(打印/涂覆/喷涂、沉积、纺织)及具有不同附加功能特性的新型柔性电池等方面对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关键组元和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作为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技术,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于在保证与应用情景(柔性、弯折等)相适应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器件的功能特性(质量/体积能量密度、质量/体积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稳定性)与工业规模化生产适宜度。作为兼具结构-功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的储能技术分支,可以预见,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将持续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并不断取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冠伟。1946年出生,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授。  相似文献   
3.
液相前驱体浸渗技术调控陶瓷材料组成和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冠伟  谢志鹏  吴音 《无机材料学报》2011,26(11):1121-1128
液相前驱体浸渗是一种能够引入含量和分布可控的外来组元的工艺. 本文综述了浸渗技术的研究情况, 着重从传质机理研究使用的坯体和前驱体的种类与特性方面, 分析了该工艺的特点, 揭示了如何通过控制浸渗工艺参数实现对最终材料成份与性能的调控. 已有的研究表明, 作为一种普适性的方法, 浸渗工艺有望推广到其它材料体系中去, 而且在实现块体均匀少量掺杂、表面强化、梯度与功能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实验证实了可以使用液相前驱体浸渗技术来均匀引入添加剂和制备半透明氧化铝陶瓷。首先在不同的浸渗条件下使用硝酸钇的水溶液浸渗了预烧的氧化铝坯体。通过线扫描表征了沿坯体厚度方向上的钇元素分布情况, 发现当试样厚度更小, 溶液浓度更低时, 钇元素分布更加均匀, 而且引入量的调控也更为精确。通过假设气孔被溶液完全填充, 提出了预测浸渗引入理论量的公式。最后使用浸渗方法制备了透明氧化铝陶瓷, 发现与球磨制备的样品相比, 浸渗制备的材料显微组织更为均匀, 透光性能也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Mg(NO3)2、Y(NO3)3和La(NO3)3为前驱体,采用液相前驱体浸渗工艺将添加剂MgO、Y2O3和La2O3同时引入到预烧氧化铝坯体中,在1830℃、H2气氛下保温2h烧结制备透明多晶氧化铝陶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透明多晶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及直线透光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液相前驱体浸渗工艺提高了添加剂分布的均匀性,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透明多晶氧化铝陶瓷显微结构均匀,晶粒尺寸为20~50μm,在波长300~800nm内最高直线透光率达38.7%(λ=800nm,厚度为0.8mm);而采用传统湿法球磨工艺得到的透明多晶氧化铝陶瓷晶粒尺寸大小不均,在晶界及晶粒内存有残留气孔,最高直线透光率仅为12.3%m=800nm,厚度为0.8mm)。通过液相前驱体浸渗工艺引入添加剂显著提高了透明多晶氧化铝陶瓷的直线透光率。  相似文献   
6.
(一)花鸟我国陶瓷绘画历史悠久,其装饰种类之繁多,绘画技法之广博,使我们感到学无止境。这里谈谈我们从事新彩绘瓷的一些体会,供同志们参考。首先说说花鸟画法,其次再谈走兽画法。在瓷器上画工笔花鸟,基本上和宣纸上差不多。大多用勾线填色法,勾染留边画羽法等等。步骤是先用料笔或线子笔(其它笔也可)蘸调好的胶色勾出嘴、眼,然后用皴、点、丝等方法画出羽毛等各部位,最后用油料敷色,不足处可用老油蘸油料,加以染、  相似文献   
7.
对比了活性碳、γ-Al_2O_3、ZrO_2粉、α-Al_2O_3和刚玉等5种埋粉对热脱脂中低分子量粘结剂脱除速率及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高的活性碳和γ-Al_2O_3对脱脂的促进作用可以保持低分子量粘结剂脱除的整个过程,而低比表面积的刚玉粉、α-Al_2O_3粉、ZrO_2粉则只在起始阶段起作用.空气气氛和低比表面积埋粉的热脱脂过程可以用扩散传质方程描述,而高比表面积埋粉对传质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液相抽吸和气体吸附两个方面,气体吸附作用不能在扩散方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