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对白术根系的AM菌根感染情况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农艺性状调查,了解白术对AM菌根的依赖性和生长效应.[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丛枝、泡囊的感染率和根际AM真菌孢子的进行测定.在土壤较贫瘠和水分胁迫状态条件下,在盆栽土壤中接种不同孢子浓度的对白术AM菌根真菌优势种和根际AM真菌对白术的成活率、生长量、抗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感染率较高,达59.68%,泡囊成群分布,产生少量的丛枝.(2)白术在接种AM真菌浓度在400~813个/kg之间时,成活率和生长量逐渐升高,在813~1653个/kg之间时,逐渐减低.(3)在土壤贫瘠,水分胁迫下,白术在不接种M真菌时,全部死亡,接种了AM真菌而能够成活,从而可知AM真菌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学特性及播种期研究,掌握了云木香各个生育时期和生长发育所需条件,探索出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区域,种植云木香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最佳播种期,可在该区域或毗邻相关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N,P,K施用量及其配比对白芷早期抽苔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芷的早期抽苔率与N,P,K的供应密切相关.白芷抽苔率随N,P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K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当P,K用量为零水平,N用量为24g/m2,白芷抽苔率最高,达9.7%;当N,K用量为零水平,P用量为10.5g/m2,白芷抽苔率最高为8.5%;N,P用量为零水平,随着K用量增加,白芷抽苔率由10%下降到6.4%.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点取样的方法对重庆市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银杉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银杉根际微生物中的细菌在数量上比放线菌和真菌高1个数量级,银杉的根际微生物在数量上至少较其他松科植物相差1~2个数量级;不论从类群数量还是个体数量上,银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都远低于其他松科植物,这可能是导致银杉退化和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点取样的方法对银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根际微生物和非根际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动态、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变化动态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银杉根际微生物中的细菌在数量上比放线菌和真菌至少高1个数量级,银杉的根际微生物在数量上至少较其他松科植物相差1~2个数量级;②不论从类群数量还是个体数量上,银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都远低于其他松科植物,这可能是导致银杉退化和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③根际微生物的总量随海拔梯度没有明显变化,随土壤深度呈现出明显递减的趋势;④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的总量差异不显著,根际微生物总量较非根际微生物多.  相似文献   
7.
云木香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木香种植基地收获期各异,缺乏相关技术规程,认为8—12月均可采收,为此,探寻经济产量和折干率高的最佳收获期,以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云木香种植后的第3年8、9、10、11月中旬,分别收获测产和测定折干率。结果表明:以10月中旬收获的产量最高;11月收获的折干率略高于10月,但差异不显著;8月收获的折干率最低。综合考虑经济产量和折干率,以10月收获云木香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条件下,对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丛枝、泡囊的感染率和根际AM真菌孢子的进行测定,在土壤较贫瘠,且在管理过程中未施加任何肥料并一直处于水分胁迫状态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盆栽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对白术AM菌根真菌优势种和根际AM真菌对白术的成活率、生长量、抗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感染率较高,达59.68%,泡囊成群分布,产生少量的丛枝。(2)白术在接种AM真菌浓度在400-813个/kg之间时,成活率和生长量逐渐升高,在813-1653个/kg之间时,逐渐减低。(3)在土壤贫瘠,水分胁迫下,白术在不接种AM真菌时,全部死亡,接种了AM真菌而能够成活,从而可知AM真菌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韦中强 《种子科技》2007,25(4):49-50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t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是常用大宗药材,具有散风解表、通窍止通、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白带﹑痈疗肿毒等,在明代已开始用于美容。现在,除药用之外,还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作调味辅料即香料。川白芷是白芷的重要栽培品种,近年来销量逐渐增大。发展白芷生产必须按照GAP要求进行种植管理,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因此,种子是关键。首先要培育良种种源,因为种子的优劣对田间出苗率、产量、品质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药材种植户、药种经营户的收益。现将川白芷良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白芷进行同工酶分析。[方法]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选育的3种不同类型(表型)的白芷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过氧化物酶共得到15条谱带,其中7条是3个类型白芷的共有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中得到12条谱带,其中6条是共有的特征谱带;聚类分析表明,3种不同类型的白芷间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为白芷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靠且快速的生理生化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