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4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6月5日17时左右,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宜东村村民曹文军(男,32岁,无驾驶证),驾驶久保田PHO488联合收割机(无号牌,无行驶证),在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姬风村进行机收作业。倒车时,因不注意观察,且操作不当,造成收割机侧翻到田边的水渠中,将在机上的接粮员陈长荣(男,53岁,江都市丁伙镇联盟村人)压入水中,陈长荣当场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江苏省交通厅、江苏省公安厅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集中治理外挂汽车船舶的通告》,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声  相似文献   
3.
陈龙飞 《新农村》2006,(12):6-6
2006年3月9日,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在金华市委副书记陈昆忠等的陪同下。来到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考察。考察后陈敏尔说,管头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表率,管头村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4.
建德县长期遭受松毛虫危害,1978~1984年,平均年发生松毛虫危害1.09万hm2,最高年达2.02万hm2,1984年后,虫情开始稳定下降,1984~1993年,年均发生0.19万hm21,近5a。年均在0.13万hm2以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掌握了发生发展规律后,制订正确有效的防治策略,建立了测报网络,推行了承包治虫和联防联治以及封山和造林相结合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松林的自控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仪,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川地和梯田茄子在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茄子在川地与梯田不同栽培模式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都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引起川地茄子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引起梯田茄子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2)梯田茄子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日均值均显著高于川地茄子(P<0.01),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却显著低于川地茄子(P<0.01);(3)茄子在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  相似文献   
6.
猪瘟(Swine fever,SF或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阻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我国每年由猪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全世界猪瘟以温和型猪瘟为主,呈周期性、  相似文献   
7.
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魔芋就是有机魔芋,通过有机魔芋加工而成的食品,就是有机魔芋食品。有机魔芋食品与普通魔芋食品比较,具有五大优点:一是生产原料就地取材,有利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以秸秆换肉奶"工程是将秸秆加工贮运、牛羊养殖基地、有机肥生产、粪污处理净化等进行一体化处理,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绿色环保、收益明显的系统工程。实施"以秸秆换肉奶"工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推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保障牛羊肉奶等畜产品供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顺坡种植为参照,对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径流及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鱼鳞坑种植、植物防冲带种植都有较强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横坡种植有一定的产沙调控作用,但是径流调控作用不明显;(2)随着玉米生长,不同耕作方式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都在增强,其中产沙调控作用大于径流调控作用;随着雨强的增大,不同耕作方式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呈现减弱的趋势;(3)在玉米生长前期,鱼鳞坑种植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大于植物防冲带种植,在后期要小于植物防冲带种植;(4)在60mm/h和90mm/h的雨强下,产沙量与叶面积指数都呈现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径流量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杂交种子酶活性比亲本高,可将贮藏物质迅速分解,及时供应幼胚生长,能保证幼苗的生长优势。湖南农学院 (1977)对南优2号及其亲本种子萌发速率和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上述看法,但他们只测定了前发第五天的a-淀粉酶活性。对不同基因型种子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分期测定了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胚乳物质消长情况,以期探明杂交水稻苗期生长优势的生理基础,并为杂种优势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汕优.6号、珍汕97A、珍汕97BR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