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百合作为兰州市地域性极强的名优特色农产品,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种植户积累了娴熟的种植技术及初加工技术。在当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的今天,由于百合为非传统必需食品,传统的营销方式下百合存在边缘化或被其他地区的网商开发销售的风险,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的致富增收。兰州百合网上营销有良好的外部机遇,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针对兰州百合网络营销及发展现状的调查,在分析百合网络营销的机遇与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兰州百合网上营销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介绍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详细阐述3S技术在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各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前期调查、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储备数据库及规划策划等,指出3S技术在土地整理储备相关应用领域的优势、特点及一般方法,并对3S技术在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中的应用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赵丽琼 《福建茶叶》2016,(6):254-255
采茶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在我国赣西、赣南等地流传广泛,采茶戏极具地方特色,是古代劳动人员在劳动中不断积累的产物,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采茶戏逐渐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在节庆时节,当地居民会通过跳采茶戏的方式,庆祝丰收、欢度节日,这是一种最朴素,最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现代体育教育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采茶戏的责任,研究采茶戏与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结合,充分发挥采茶戏的教育价值,让更多的当代的青年了解采茶戏,热爱采茶戏,传承采茶戏。  相似文献   
4.
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获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激光雷达技术可直接获取地物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 使得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估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的一般工作原理, 然后总结了国外近年来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树高、冠幅、生物量、碳储量)获取方面的应用, 以及国内林业工作者在激光雷达数据应用方面所做的尝试, 最后对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获取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甘蔗良种、种植密度、抗旱栽培、合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弥勒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弥勒县蔗糖业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北京市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三期Landsatrim影像,计算NDVI,利用等密度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并通过计算景观指标对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分析表明:北京市植被覆盖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全植被覆盖斑块面积整体下降,分布趋于离散;高植被覆盖斑块面积减少,形状趋于复杂;中植被覆盖斑块面积整体增加,有团聚分布趋势;低植被覆盖斑块面积显著增加,有团聚分布趋势;无植被覆盖斑块面积稍有上升,破碎度高,有团聚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8.
甘肃大野口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区内种群密度较大,空间格局呈集群分布;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在各研究尺度下均呈集群分布;青海云杉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研究区内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纽曼A型分布。集群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条件及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