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镉对大鼠睾丸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葛根素的保护效应,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葛根素组、醋酸镉组、镉与葛根素共处理组,持续5周。试验结束后,制作睾丸病理切片并镜检观察;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使用MTT和Rhodamine 123染料检测线粒体功能;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镉导致雄性大鼠睾丸MDA含量极显著升高,GSH活性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活力和膜电位降低(P<0.01),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加(P<0.01),精子数量和活力下降(P<0.01);镉与葛根素共处理组上述损伤明显减轻。这说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镉致睾丸损伤的关键环节,葛根素可改善镉暴露诱导的睾丸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从而在镉致睾丸损伤中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丹东蒲公英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对去雄切柱头和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丹东蒲公英胚珠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二倍体,人工去雄切柱头后的丹东蒲公英子房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二分体的形成,一个退化,另一个经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卵细胞逐步发育为成熟胚,表明丹东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类型为二倍体孢子生殖。此外,丹东蒲公英去雄切柱头后的结籽率高达90.34%,发芽率为84%。  相似文献   
3.
4.
为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以平邑甜茶及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所得四倍性矮生后代33#、45#新鲜叶片为试材,分别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的CTAB法和基因组试剂盒法提取平邑甜茶总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核酸蛋白仪对DNA质量和纯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基因组试剂盒法、常规CTAB法和改良CTAB法均可获得DNA,但获得的DNA质量和纯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试剂盒法和CTAB法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DNA。但由于基因组试剂盒法成本相对较高,改良CTAB法较耗时,建议采用常规CTAB法提取平邑甜茶及其杂交后代33#、45#品种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5.
平邑甜茶后代双胚苗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双胚苗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采用压片和流式细胞仪观测的方法对平邑甜茶后代中双胚苗进行染色体倍性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4株供试材料均为三倍体,2n=3x=51,染色体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8-1、8-2、12-1和12-2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45m+6sm,2n=3x=48m+3sm,2n=3x=27m+24sm,2n=3x=33m+18sm;染色体相对长度和着丝点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21%~2.68%和34.19%~42.37%,1.44%~2.63%和35.59%~44.08%,1.36%~3.02%和32.85%~42.18%,1.43%~2.87%和34.23%~44.02%;核型分别属于1B、1A、2B和1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特性——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董文轩  景士西 《园艺学报》1996,23(4):343-348
介绍了国内外苹果属中无融合生殖种类;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种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兼性无融合生殖习性、无性胚形成方式、遗传方式、染色体倍性和同工酶表现;简述了无融合生殖在科研及生产的应用现状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山楂资源微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份辽宁省山楂资源为试材,利用35个农艺性状的鉴定数据(形态指标法)、13条ISSR引物的扩增结果(分子标记法)和二者的总体数据(综合法),采用优化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分别获得了组成不完全相同的8份核心种质资源。再根据原产地把30份资源划分为数量均衡的2组,每组采用同样方法分别获得了由4份不完全相同资源组成的核心种质。通过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位点覆盖率分析了各组资源和所得核心种质的特征。结果发现,不分组时所构建8份核心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位点占有量的累加值明显高于分组又合并所得8份核心种质的各项数据;在本研究中形态指标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和可用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外试验,观测了锌、铜处理对苹果属植物叶内碳酸酐酶(CA酶)活性的效应和锌处理对叶内锌、铜、磷、钙、铁含量韵影响。结果表明:在甜茶实生苗和苹果幼苗水培中,锌0.5mg·1~(-1)处理的CA酶活性最高;加入到苹果幼苗酶提取液中的波尔多液(1:2:160)明显抑制CA酶活性,而硫酸铜溶液(160倍)只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在幼苗叶上喷波尔多液对CA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红星苹果大树上喷施锌肥对叶内的CA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梯度锌水培和新梢速长期叶面喷锌的处理都显著或极显着改变和提高了叶内含锌量,但对铁、铜、钙含量影响较小。对叶内锌含量与CA酶活性的关系和波尔多液对CA酶活性的抑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锌铜处理对苹果属植物叶内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外试验,观测了锌、铜处理对苹果属植物叶内碳酸酐酶活性的效应和锌处理对叶内锌、铜、磷、钙、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甜茶实生苗和苹果幼苗水培中,锌0.50mg.1^-1处理的CA酶活性最高,加入到苹果幼苗酶提取液中的波尔多液(1:2:160)明显抑制CA酶活性,而硫酸铜溶液(160倍)只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在幼苗叶上喷波尔多液对CA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红星苹果大树上喷施锌肥对叶内的CA酶  相似文献   
10.
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6株苹果实生树(‘红玉’ב金冠’)叶片中蛋白质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了3条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带,分子量分别为55 kD、19 kD和17 kD。其中55 kD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有5株实生树在36~75节出现,到101~126节消失;19 kD蛋白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高,在86~100节之后含量突然降低;17 kD蛋白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低,随着植株的发育蛋白质在36~50节含量突然增加并保持稳定,到91~105节后含量突然下降。认为这3种蛋白质是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的特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