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沙土农田防风蚀保护性耕作几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沙地区生态特点,对风沙土防风蚀保护性耕作措施进行了探讨。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提出了播种前2-3 d春整地;地表覆盖秸秆;果粮间作;垄向与风向垂直栽培;粮草轮作等风沙土防风蚀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析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技术的发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料中养分种类多,养分较全面,肥效长,不仅能为植物提供全面营养,还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来源.  相似文献   
3.
红树莓海尔特兹初代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Heritage)的健壮新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0.1%HgCl2溶液消毒时间、6-BA浓度、防褐化剂、暗培养时间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探讨防止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0.1%HgCl2灭菌处理300 s,在MS+6-BA 0.50~0.75 mg/L+NAA 0.1 mg/L+GA 0.2 mg/L培养基中,添加1.5 g/L VC,暗处理5 d,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沙棘品种“实优1号”的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敬超 《北方园艺》2012,(19):127-130
以沙棘品种"实优1号"的1~2a生带休眠芽茎段(腋芽未萌发)为外植体,采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类型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沙棘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分化培养采用1/3MS+6-BA 0.5mg/L+IAA 0.3mg/L,诱导率可达85%以上;最佳增殖和诱导愈伤培养基为1/3MS+6-BA 0.75mg/L+IAA 0.5mg/L,愈伤诱导率在90%以上,增殖系数达到4~6;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4MS+NAA 0.3mg/L+IBA 0.5mg/L,平均生根率85%以上。接种后进行暗培养7d,向培养基中添加6.5g/L琼脂,1.5g/L活性碳,可有效防治褐化。  相似文献   
5.
以Mo17Ht自然群体为背景,利用天然变异株筛选出Mo17Ht雄性不育系材料Mo17HtA及其同名保持系Mo17HtB。二者综合性状较Mo17Ht为优,可直接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6.
董敬超  孙继军 《北方园艺》2017,(18):126-130
以生长季中期羊草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C/N元素分析仪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C、N、P元素浓度,并计算C、N、P化学计量比值,分析了不同频次的刈割处理对羊草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揭示刈割对植物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后羊草叶片C浓度与对照(不刈割)相比有降低的趋势,N、P元素浓度有显著升高的趋势。随着刈割频次的加重C浓度逐渐降低,不同刈割频次间差异不显著;N、P浓度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刈割后C/N和C/P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且随刈割频次的加重,比值逐渐变小,刈割频次间差异不显著。刈割后N/P与对照相比也有下降的趋势,且随刈割频次的加重,比值逐渐变大。对照与不同频次刈割处理的N/P均大于16。说明不同频次刈割对羊草叶片N/P的影响很小,羊草生产力主要受P元素限制。高频次的刈割会导致生物量下降,养分流失严重,植物生长速度与植物氮和磷的利用效率受到影响,刈割1年休1年是最好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南果梨套袋是目前提高南果梨着色,促进果品质量的有效措施。针对阜新县南果梨套袋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树势选择、纸袋选择、套袋与摘袋时间、病虫害防治、规范套袋技术等方面,提出适合阜新当地生产的南果梨果实套袋栽培技术的建议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荷薯15的茎尖及组培苗为试材,研究活性炭添加量对组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固体培养基中,活性炭添加量为0.10%时显著促进马铃薯的诱导,诱导率高达85.3%。活性炭添加量为0.20%时,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的增殖和壮苗,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的生根,繁殖系数达到8.7,生根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9.
辽西风沙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西风沙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瘠薄的特点,提出了该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包括增施有机肥、草炭改土、秸秆还田、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等内容,以期促进风沙地区的沙地改良。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大部分的住户都是农户,他们依赖农业来获得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生存的基础。而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定的农户,经常会面临一定的生计风险,针对于不同的生计风险农户要有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如此一来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将经济效益提升到最高。本文将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探讨的是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个部分阐述的是农户生计风险的主要类型,第三个部分阐述的是新疆地区生计风险对农户应对策略的影响第四,第四个部分阐述的是加强新疆地区农户生计风险应对策略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