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6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给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及核桃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了6种套种处理,分别为核桃单种、核桃/玉米/红薯、核桃/玉米/绿豆、核桃/美洲菊苣/红薯、核桃/美洲菊苣/绿豆、核桃/芝麻/绿豆,并对所有处理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套种作物并未引起土壤养分流失,但会降低土壤pH值;核桃/玉米/绿豆处理的土壤养分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核桃套种绿豆处理的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除放线菌数量及核桃/美洲菊苣/绿豆的细菌数量外,套种作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除核桃/美洲菊苣/绿豆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外,套种作物处理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整个试验过程中美洲菊苣未发芽,故套种美洲菊苣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低于其他套种作物处理。因此,采用核桃套种经济作物有较好的养地效果,有利于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但在耕作中应注意施加有机肥以避免化肥施用过多而造成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269.15mg/kg或蔗茎Cu7.82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耕作集成技术,为木薯增产增收及培育地力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田间试验,设计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二次开行沟种植,行沟深度50~60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1)及习惯施肥耕作(一次开行沟30~35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2),每处理施肥量以N+P2O5+K2O总养分为9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T1处理的木薯杆茎径、块根直径、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鲜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T2处理(P<0.05),分别增加11.14%、15.06%、12.44%、21.43%、32.39%、23.04%和7697.90元/ha;土壤速效N、P、K、有机质、pH、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84%、8.73%、5.22%、7.56%、3.08%、15.51%和9.86%,容重降低5.63%。【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集成技术能显著提高木薯的产量、效益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西热带、亚热带花生种植区适合施肥技术。【方法】设置不施肥、施化肥、化肥配施鸡粪、化肥配施猪粪、化肥配施牛粪5个处理,研究化肥基施和追施条件下对不同品种花生的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粪肥的施用促进了磷钾养分向果实转化;追施化肥会让花生徒长,最终增产不明显或导致减产。在基施和追施化肥前提下,配施鸡粪能促进花生前期生长并显著提高花生生物鲜重,其效果最好,但配施牛粪的花生产量、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桂花771的花生干荚果和干仁产量稍低于桂花30,但出仁率、脂肪含量更高,两者理论产油量相当。【结论】广西花生生产中施肥应全部用作基肥。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技术对烟草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大棚无土栽培条件下,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研究N、P2O5、K2O、Cl配比对菜心产量和硝酸盐积累的效应及其最佳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2O5、K2O、Cl合理配施能提高菜心产量,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其中N、P2O5、K2O与产量呈正效应,Cl与产量呈负效应,N与菜心硝酸盐含量呈正效应,P2O5、K2O、Cl与菜心硝酸盐含量呈负效应.综合考虑,确定高产优质菜心的最佳营养配方:N、P2O5、K2O、Cl的编码值(真实值,g/0.9 m2)分别为0.49(18.58),1.49(8.95),1.16(22.11),0.23(33.31),对应的产量707.12 g/0.9 m2,硝酸盐含量612.01 mg/kg,Vc含量170.42 m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养分循环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设置、取样及室内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四个演替阶段(草丛、灌丛、次生林和原生林)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植物C、N和P含量随植被正向演替呈增长趋势,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均低于植物。植物N和P再吸收率表现为原生林灌丛次生林草丛。次生林中0~10 cm土壤以C和N含量最高,但灌丛以P含量最高。养分化学计量比C∶N、C∶P和N∶P在各层次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凋落物植被土壤。在草丛中,植物C∶N、C∶P和凋落物C∶N最高,植物和凋落物的N∶P最低;凋落物C∶P、N∶P和植物N∶P分别出现在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C∶P、N∶P沿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C、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土壤养分对植物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叶片N∶P受土壤N和P含量的影响;植物生长在演替阶段早期易受土壤养分限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木薯皮、鸡粪在蔗区套种模式中的还田施用效果,分别设置化肥配施木薯皮(T1)、配施鸡粪(T2)、配施半量木薯皮和半量鸡粪(T3)3个处理,以甘蔗单种化肥处理(CK1)或甘蔗套种花生化肥处理(CK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作物产量、品质、效益及花生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T1、T2、T3与CK2相比,大大增加了花生产量、纯收益,花生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明显提高;T1处理的纯收益最高,比CK1处理增收花生3720.9 kg hm~(-2),增加纯收益17675.4元hm~(-2),但该处理对花生粗脂肪及甘蔗产量有一定负面影响;T2处理的花生产量、总效益和花生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最高,比CK1处理增收花生4270.8 kg hm~(-2);T3处理比CK1处理增收花生3904.2 kg hm~(-2),花生粗脂肪含量达51.3%,增加纯收益17442.15元hm~(-2),还提高了花生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综合考虑,甘蔗套种花生(化肥配施半量木薯皮和半量鸡粪)是较好的种植和养分管理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