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业科学   10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单株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显微切割两种体外扩增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处一数分裂中期1的水稻三体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对额外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通过两种体外扩增方法,即接头引物PCRIlinker-adaptor-PCR,LA-PCR)和简并寡聚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d-oligonucleotide-primed-PCR,DOP-PCR),研究了这两种PCR方法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微分离染色体体外扩增中的优缺点,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外扩增,但扩增  相似文献   
3.
籼粳两亚种在醋酶同工酶上的主要差异在于籼稻有6A而无7A,粳稻则相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位于西亚(如伊朗、阿富汗)的典型镰刀谷类型简单,多属于粳稻;而分布于南亚印、巴的非典型镰刀谷类型复杂,有籼亦有粳,还有许多既无6A又无7A的籼粳中间型。在栽培稻(如镰刀形谷)从南亚到西亚的传播途中,可能发生过从籼到粳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稻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3个美国稻(A)与籼稻(H)、粳稻(K)的F1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A×H的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K×H(亚种间)比较一致,但一般稍低于K×H,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主穗颖花数优势较强,且是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株高也有较强的优势,但是非利用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的优势大小与美国稻的亲和性有密切关系;在A×K中,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了与K×K较一致的趋势。千粒重无论在A×H或A×K中都表现了较低的正向优势。另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美国稻中的广亲和品种(WCVS)与籼稻杂交或美国稻与粳稻杂交均为水稻杂优利用中较好的高产组合模式,其中A×K更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现在发现的广亲和品种不是万能的,池桥宏的 S_5~n 模型由于不能解释籼粳杂交所产生的不育到可育连续分布的复杂现象,因而其局限性。我们根据栽培稻分类进化与起源中的研究结果,认为广亲和基因与地理分布相联系,广亲和品种主要分布在起源演化的中心地区,它们很可能是籼粳没有完全分化,栽培稻进化初级阶段的产物。广亲和酯酶谱的特征是7A10A,7A11A 和7A13A。  相似文献   
6.
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探讨北京农业大学王象坤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简称普野,下同)广泛分布于中国8个省(台湾的桃园与新竹的普野已在七十年代消失),目前我国已收集...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几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形态、生态、生理生化以及杂交亲和力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确定,云南光壳稻在栽培稻分类上属粳稻,而是原始的、尚未分化彻底的粳稻类型,它与整个东南亚、南亚以及美洲的光壳稻属于亲缘关系很近的同一粳稻类型;它的大粒、耐旱、耐寒、耐阴雨、耐病以及优质米等类型是稻作育种上十分宝贵的种质。作者还提出了亚洲栽培稻演化途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遗传资源数量给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Frankel(1984)和Brown(1989)提出并发展了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的概念,即以最少的遗传资源份数最大限度的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至今全世界在硬粒小麦、花生和一年生育情等30余种植物上已经进行了核心种质研究;本文对有关核心种质构建的理论依据、开展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此外,作者在Frankel的核心种质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种质还应包含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优异基因,并强调核心种质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用程-王分类体系对云南收集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区及其天然宝库,受中国与南亚两个稻种独立起源中心的强烈影响,因而形成了云南尤其是滇西南稻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举世瞩目。(2)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及其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