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从5龄起 蚕开始分别添食经50,100,200,4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和中肠中海藻糖含量的变 化.结果表明,血液中,随着添氟浓度的增加,734添氟组海藻糖含量约是对照组的0.89,0.95,0.65和0.61倍, T6约是对照组的0.82,0.86,0.87和0.89倍.734的3个低浓度添氟组和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 <0.01),而T6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中肠中,随着添氟浓度的增加,734添氟组海藻糖含量约是对照 组的0.79,1.04,1.18和1.30倍,T6组约是对照组的0.66,0.76,0.68和0.67倍.734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 间的差异显著(p<0.05),50mg/kgNaF处理组与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T6对照组与各添氟组之 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氟化物能使耐氟家蚕血液和中肠,以及敏感家蚕血液中的海藻糖含量降低,却能使敏 感家蚕中肠组织中海藻糖含量升高.推测家蚕中海藻糖含量与蚕体的耐氟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究氟化钠(NaF)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钠敏感品种734为材料,从5龄蚕开始分别添食50,100,200,400 mg/kg经Na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中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MDA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从2.81倍增加到4.80,T6从和2.24倍增加到2.95倍;734对照组,2个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和2个高质量浓度添氟组,3组中任意2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差异极显著,T6对照组的MDA物质的量浓度与各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734添氟组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CAT活性分别从1.70倍增加到9.44倍,T6从2.35倍增加到6.10倍;734对照组的CAT活性与最低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最高质量浓度氟组差异极显著,且2高质量浓度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T6对照组的CAT活性仅与最高质量浓度添氟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MDA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家蚕的耐氟性,CAT活性与家蚕的耐氟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蚕卵产附材料大多是蚕种纸和散卵布。蚕种纸因用木材制造,要消耗大量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由于蚕种纸面积较小,增加了蚕种生产用工成本。散卵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种功效,但是因为必须上浆且在蚕种保护时易发霉而对蚕种质量有一定影响。探索一种既不消耗木材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提高制种功效和降低蚕种制造成本的化学材料,代替现行的蚕种纸和散卵布是摆在蚕种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试验为新型散卵布的筛选做了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 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 (戊3 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 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 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 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