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满足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总要求,促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调整与优化。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出发,选取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核密度分析等工具,对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合理性评价研究及空间布局分析。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性指数在51.20~99.40之间,平均值为81.36,合理性指数较高,但部分与第十师国土空间规划有冲突;空间布局整体呈“东密西疏”分布,局部呈“中间密四周疏”分布,核心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斑块聚落密度在20~25个/hm2。依据评价结果,将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为优先保留区、稳定保持区、整治加强区、保留发展区及缩减调出区,将优先保留区和稳定保持区用作区域发展的“保命田”,整治加强区要补齐利用短板,提高永久基本农田整体优势,保留发展区要依托整治手段,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的基本要求,而缩减调出区多为分布零散的边缘化耕地,不宜继续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应予以调出。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糖的提取及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提法提取枸杞、红枣、甘薯、淮山4种植物原料及花菇多糖,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并将植物提取多糖用于双歧杆菌的增殖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多糖提取优化条件,加水比例分别为:枸杞、红枣1∶10,花菇1∶15,甘薯1∶3,淮山1∶9;提取温度:80~95℃;提取时间1~3h。5种原料在优化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率相对于植物取样质量分别为:枸杞51.8%、红枣53.2%、花菇28.2%、甘薯18.8%、淮山18.3%。5种原料提取多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菌体在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R)提高135%~85%,世代时间(G)缩短56%~44%。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法,选取2004年、2011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功能在时序方面的转型速度和方向,空间格局的分布情况和重心偏移方向,探寻导致其转移的因素及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生活生产空间呈现出集中向外急剧扩张的趋势,面积增加437.91 km2,重心位于城市中心且转移轨迹最短,前后期的开发度持续超出耗减度,占用耕地、未利用地和园地的现象较为明显,占用面积分别为131.43 km2、194.82 km2、18.47 km2。(2)生态空间整体呈现不断萎缩的态势,受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后期转出速度放缓,因自然资源的固定性和不易恢复性,致使空间内部各类用地相互转换为主要方向,有林地增长量最大为206.99 km2,空间整体处于生态恢复期,未来仍是需要着重关注的方向。(3)生产生态空间呈片状分布,后期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面积为798.66 km2,使得耕地重心后期出现反向偏移,园地开发度急剧上升至8.30%,适度协调与生活生产空间的结构联系。生态生产空间呈零星状分布,转型速度表现为波动式下降态势。为此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下,对协调乌鲁木齐多样化的土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楸树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楸树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用材,药用和园林观赏树种之一.本文对楸树的栽培历史、资源调查和分类、生态学和经济学特性,药用价值、病虫害防治、繁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楸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选择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对照品种金优207,于抽穗后进行干旱8d复水处理,分析了2个品种结实和产量、干旱前后倒二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下2个品种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对照(保持水层)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五丰优T025和金优207分别下降12.07%和7.67%,千粒重下降5.23%和9.09%,单株产量下降13.54%和27.14%,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未发现产量补偿效应。抽穗后干旱处理下倒二叶δ13C值,五丰优T025大幅上升,复水后呈现出先下降,至第6天又开始上升的特点,金优207则大幅下降,复水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干旱复水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距更大。总体上,对照条件下,抽穗至其后20d,随生育推进,2个品种倒二叶内源ABA和GA3含量呈上升而IAA含量则下降趋势,ZR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特点。干旱处理下2个品种表现为ABA含量上升,复水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大;干旱复水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IAA含量均下降,五丰优T025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明显小于金优207;五丰优T025 GA3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金优207表现出干旱处理结束日急剧下降至最低点,复水后缓慢上升特点;2个品种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至最高值再下降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小。抽穗后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脱脂乳发酵体系中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色谱表征。结果表明,单菌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形态的变化在其相应色谱行为上得到了体现,二者的色谱峰有比较好的稳定性。两种菌的峰面积与菌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916。因此本方法的建立,可用于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分析与表征,有望为乳酸菌混合物的研究提供一种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娟  周选围 《食用菌》1998,(6):14-14
灵芝是一种药用真菌,自1969年我国实现室内灵芝栽培以来,灵芝的人工栽培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开发原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笔者选用木屑为主料,麸皮、玉米粉、米糠、稻草粉为辅料进行栽培实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种 川引1号,引自四川农科院菌种厂。 1.2 试验配方 A.杂木屑95%。B.辅料麦麸:B_1杂木屑85%,麸皮10%;B_2杂木屑80%,麸皮15%;B_3杂木屑75%,麸皮20%。C.辅料玉米粉:C_1杂木屑85%,玉米粉10%;C_2杂木屑80%,玉米粉15%;C_3杂木屑75%,玉米粉20%。D.辅料米糠:D_1杂木屑85%,米糠10%;D_2杂木屑80%,米糠15%;D_3杂木屑75%,米糠20%。E辅料稻草粉:E_1杂木屑85%,稻草粉10%;E_2杂木屑80%,稻草粉15%;E_3杂木屑75%,稻草粉20%。以上配方均另加石膏粉、碳酸钙各2%,蔗糖1%,按常规法制种和栽培。 1.3 观察和统计 接种后每天定时观察菌丝的长势,当菌丝在栽培袋中长至2/3时,定时观察现原基情况,  相似文献   
8.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  相似文献   
9.
对油菜无融合生殖材料AMR—1的农艺性状及无融合生殖特性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1)AMR—1的农艺性状与母本甘蓝型油菜S45相似,与父本蓝花子差异较大。(2)AMR—1(F6)9个株系平均不育株率为14.1%,最高26.1%;20株不育株平均座果率为17.1%,最高47.0%;无融合平均结籽率11.1%,最高达64.6%。(3)AMR—1(F7)7个株系平均不育株率为53.9%,最高达39.7%;无融合平均结籽率为24.1%,最高达59.3%。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蚕桑业,大力开发蚕桑生态旅游,扩大蚕桑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对于广西经济大幅度增长、广西蚕桑生态文化发展、传统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广西蚕桑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逐渐丰富蚕桑文化,提出建立原始性、独特性等多项蚕桑生态旅游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