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10月份,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林场选择2012年林下套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对象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为对照,在3种林型内分别建立3块20 m×20 m标准样地,共9块样地。在标准样地内,以S型随机布置3个取样点,用环刀按照不同土层(h)0相似文献   
2.
研究以不同年限(0 a、1 a和2 a)毛竹—灵芝复合系统为对象,对比分析灵芝不同种植年限的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等17个土壤质量指标的差异,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毛竹林下种植灵芝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灵芝种植年限的延长,毛竹林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和通气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容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升高,有利于缓解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且种植2 a显著高于0 a(P<0.05)。综合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酶活性等指标,毛竹林下种植灵芝后,其土壤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的毛竹林地,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升高,说明灵芝种植有利于提高毛竹林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3.
几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菲污染土壤中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选用密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culata,A.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G.c),宿主植物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菲污染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以下简称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供试时间(30~90 d)内,5种AMF均能对宿主植物根良好侵染,与紫花苜蓿建立共生关系,促进菲污染土壤中植物茎叶部和根部的生长;紫花苜蓿对5种AMF的菌根依赖性为108%~249%;接种AMF提高了土壤中GRSP的含量。90 d后接种G.i、G.e、G.m、G.c和A.s处理的土壤中总球囊霉素(T-GRSP)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RSP)含量分别达2.90~4.61、0.87~1.33 mg·g-1,比不接种对照组(CK)分别高26.1%~100.0%和10.1%~68.4%;随着培养时间(30~90 d)延长,接种G.i的处理土壤中T-GRSP和EE-GRSP含量显著增大。接种同一AMF菌种(G.i)处理的土壤中T-GRSP和EE-GRSP含量与菲残留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用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 Gla)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研究了接种AMF下土壤中AMF菌丝密度、球囊霉素含量与PAHs去除率的关系。35~75 d,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含量、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大,与不接种对照相比,75 d时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提高了48.58%、55.99%和50.23%,总球囊霉素含量则提高了38.75%、50.95%和46.12%。接种AMF促进了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随着时间(35~75 d)延长,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菲去除率分别高达83.4%~92.7%、82.1%~93.8%、86.9%~93.4%,芘去除率达42.2%~63.5%、43.7%~69.2%、44.6%~66.4%。接种Ge、Gm和Gla处理土壤中AMF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含量均与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接种AMF提高了土壤中AMF菌丝密度和总球囊霉素含量,并促进了土壤中PAHs的去除。研究结果为阐明丛枝菌根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规律及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菲芘复合污染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影响。宿主植物为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土样中菲和芘起始浓度分别为203.4mg·kg^-1和107.5mg·kg^-1。结果表明,植物增加了土壤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使三叶草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20-60d分别增加19.6%-72.0%和29.7%-90.6%,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3.3%-12.2%和7.8%-34.7%,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接种Glomus mosseae使黑麦草根际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8.0%-43.1%,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供试的两种AMF对三叶草根际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30d前有显著差异。AM真菌作用的性质与宿主植物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2019年9月份采自广西桂林市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为供试种子材料;以2019年10月份采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园的芝麻(Sesamum indicum L.)植株根、茎、叶为原料,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浸提液(25、50、75、100 g·L-1)为种子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在培养皿(直径15 cm)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芝麻根、茎、叶浸提液,每个培养皿中放入50粒毛竹种子,置于恒温恒湿箱(温度25℃、湿度90%)中进行发芽培养试验;发芽结束后,抽取幼苗10株,测定胚根的生理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以毛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化感效应综合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芝麻根、茎、叶水浸提液对毛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芝麻对毛竹生长的潜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芝麻根、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降低趋势;芝麻根、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100 g·L-1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对菲芘污染土壤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菲芘复合污染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影响.宿主植物为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土样中菲和芘起始浓度分别为203.4mg·kg-1和107.5 mg·kg-1.结果表明,植物增加了土壤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 atum使三叶草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20~60 d分别增加19.6%~72.0%和29.7%~90.6%,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3.3%~12.2%和7.8%~34.7%,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接种Glomus mosseae使黑麦草根际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8.0%~43.1%.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供试的两种AMF对三叶草根际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30 d前有显著差异.AM真菌作用的性质与宿主植物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桃小食心虫是我县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过去多采用埋茧测报,方法繁琐,准确性差,使防治十分被动。 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根据1979年日本农林技术研究所玉木佳男等发表的桃小食心虫外激素的化学结构,合成了两种成分桃小外激素。从而为防治该虫提供了新的测报工具,开辟了新的防治途径。 为了配合研究此项工作,今年在全县进行果园测报防治。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桃小外激素A、B配比为95:5,剂量一种为500ug,另,种剂量为1000ug,均为橡皮塞作载体。 江苏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提供的桃小外激素A…  相似文献   
9.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用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Gla)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研究了接种AMF下土壤中AMF菌丝密度、球囊霉素含量与PAHs去除率的关系。35~75 d,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含量、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大,与不接种对照相比,75 d时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提高了48.58%、55.99%和50.23%,总球囊霉素含量则提高了38.75%、50.95%和46.12%。接种AMF促进了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随着时间(35~75 d)延长,接种Ge、Gm、Gla处理的土壤中菲去除率分别高达83.4%~92.7%、82.1%~93.8%、86.9%~93.4%,芘去除率达42.2%~63.5%、43.7%~69.2%、44.6%~66.4%。接种Ge、Gm和Gla处理土壤中AMF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含量均与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接种AMF提高了土壤中AMF菌丝密度和总球囊霉素含量,并促进了土壤中PAHs的去除。研究结果为阐明丛枝菌根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规律及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毛竹覆盖实用技术在浙江省长兴县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出笋期集中、笋期短等瓶颈问题,提高了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了竹笋品牌,对竹农致富成效显著。文章介绍了长兴县发展毛竹覆盖实用技术的实施背景、具体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毛竹覆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经营的角度,对今后发展毛竹覆盖实用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