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早籼金优402主要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厚雄  宁鹏  谢军  肖顺勇  唐显岩  李光清  李必湖 《种子》2004,23(3):71-72,79
介绍了杂交早籼新组合金优402具有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出通过适时早播旱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旺根、壮杆、防倒"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获取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明恢63生物学特性及其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制种实践和研究,掌握了明恢63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通过采取夏制、确定好制种安全时期和父母本播差期、创建高产群体结构、改良亲本异交态势、人工辅助授粉、去杂保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获取明恢63系列组合制种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湖南的实际,从粮食、畜产品、油料、茶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分析了加入WTO以后,湖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影响,提出了湖南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即调整农业结构,建立农业保护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水上浮床种植水稻的光合特性及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传统水田种植(conventional tillage,CT)为对照,对水上种植(culture in water-CW)水稻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部分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水稻在CW的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加幅度较大,根条数、根系活力和酶活性显著提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7.91%和24.07%;水分利用率、株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却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CW通过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制种实践中,恢复系402,298, 191的播始历期随秧龄的延长而延长.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3~6叶期移栽,播始历期无明显变化;从7叶期开始,每推迟1叶移栽,播始历期延长2~3 d;当恢复系402,298移栽叶龄增至9叶,191增至10叶时,播始历期大幅缩短,且出现早穗.因此,在制种中父本移栽叶龄与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基因表达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810S的自然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及其野生型为材料,运用cDNA芯片技术,分析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表明,突变体有40多个与叶绿体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但是只有一个与叶绿体色素相关的基因即编码衰老诱导叶绿体延缓绿色蛋白(SGR)的基因野生型表达量明显大于突变体,这可能是突变型叶色变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向阳  李必湖 《作物研究》2004,18(2):63-67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和安农S-1两个不同的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810S,香125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与农垦58和湘早籼13号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对各F2进行单株花粉镜检,比较各不育系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育性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育性划分标准对各不育系育性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遗传背景等因素对F2育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F2育性分离是很复杂的,其中遗传背景是影响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个不同调控位点的影响,从而各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亚种间杂交水稻低结实率的生理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W6154S×培C3111"、品种间杂交稻"W6154S×特青"和常规稻"特青"的籽粒灌浆过程中生理活性变化和结实率情况.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组合(品种)的强势粒对弱势粒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在灌浆初期弱势粒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低丽IAA氧化酶活性高,直至强势粒灌浆接近完成时,弱势粒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升高、IAA氧化酶活性降低.尤其是亚种间杂交水稻的强势粒对弱势粒的抑制作用最强,导致弱势粒灌浆不充实成为秕粒,甚至发育停止成为受精空粒.亚种间杂交稻的秕粒率、受精空粒率和未受精率分别为16.86%,15.55%和6.55%,而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上述三种比率分别为12.29%,3.03%,4.70%和6.75%,2.88%,5.09%.  相似文献   
10.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原理是工程创意,共生构建。用共生系统工程来替代天然杂交,取代人工去雄,创造"工程可遗传稻"这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命形式,以此来取代常规品种的自然繁殖。通过从杂交水稻技术中可总结出其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和共生构建原理,由此进而提出广义杂交论。谢常明有性无性二重育种法是广义杂交论用于水稻育种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文章还提出将广义杂交论的原理应用于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