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是中国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水鱼类之一,对其精子开展冷冻保存可为黄鳍棘鲷育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可有效预防其种质资源衰退,保持其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黄鳍棘鲷精子为实验材料,对其精子冷冻保存的稀释液、葡萄糖浓度、抗冻剂种类及浓度、精子与保护液稀释比例和降温程序等进行...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高耗氧率的鱼类,低氧极易导致其死亡。筛选其耐低氧性状InDel分子标记并挖掘影响耐低氧性状的功能基因,可为选育具有较强耐低氧能力的卵形鲳鲹提供有益指导。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了卵形鲳鲹基因InDel差异,挖掘卵形鲳鲹与耐低氧性状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并探讨了与耐低氧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693.48 Gb数据,其中Q30的平均值为90.8%,注释分析发现了共2 574 178个InDel位点。敏感组50尾卵形鲳鲹所特有的InDel共249 395个,其中2 209个位于外显子上,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信号通路和细胞黏着分子中存在变异基因。将InDel位点与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InDel位点(InDel 22883061、InDel 24919481和InDel 14451779)接近显著性阈值,注释分析获得了9个候选基因。筛选到的InDel位点对后期分子标记选择育种的选择和鉴定有重要价值,注释到的候选基因为卵形鲳鲹耐低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池塘养殖250日龄的斑节对虾性腺组织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DD)筛选性腺差异表达基因,获得173条雌、雄性腺差异表达片段。随机选取44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Real-timeRT-PCR验证,最终获得10条阳性差异表达片段,其中OA7-1、OA7-2、OG8-1、OG8-2、OC1-3、OC4-2、OC8在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精巢,TG6-3、TG8在精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卵巢,TC1为精巢特异表达片段。序列分析表明OA7-2为脱氧尿嘧啶三磷酸核苷酸水解酶(dUTPase)(E值6e-54);OG8-1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4(eIF-3delta)(E值9e-58);OC1-3为未命名蛋白产物(unnamed protein product)(E值2e-17);OC4-2为60S核糖体蛋白L7(RPL7)(E值6e-40);OC8为60S核糖体蛋白L3(RPL3)(E值5e-36);OA7-1、OG8-2和TC1与BLASTx比对同源性较低(10-4相似文献   
4.
长链脂肪酸延长酶(elongase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Elovls)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LC-PUF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能够延长PUFA的碳链。为探究Elovl4在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PUFA生物合成中的功能,该研究克隆了卵形鲳鲹Elovl4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ToElovl4-like,其开放阅读框(ORF)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编码的氨基酸包含Elovl家族的显著结构特征如组氨酸盒子、多个跨膜区和ER滞留信号等。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卵形鲳鲹Elovl4-like基因高度保守,且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度为73%~86%,其中与大西洋鳕(Gadus morhua)的相似度最高(8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lovl4主要聚为Elovl4a、Elovl4b和Elovl4-like 3类。其中ToElovl4-like与其他鱼类的Elovl4-like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ToElovl4-like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和脾中mRNA表达量最高,在脑中mRNA表达量最低。酵母异源表达分析表明,ToElovl4-like可以分别将亚油酸(18:2n-6)、二十碳五烯酸(20:5n-3)延长为二十碳二烯酸(20:2n-6)和二十二碳五烯酸(22:5n-3)。研究结果为了解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的生物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尖翅燕鱼(Platax teira)的遗传资源,探索该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状况,分别以尖翅燕鱼头肾、鳍条和鳃组织为实验材料,用冷滴片法经Giemsa染色共分析了8尾幼鱼的110个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为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86.36%;48条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区间为(1.90±0.123)~(4.67±0.220)。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尖翅燕鱼进化与高位鱼类的典型核型一致,在尖翅燕鱼染色体中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的现象,也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研究结果为尖翅燕鱼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本信息,并为其种质的鉴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人员查阅文献资料不再拘束于纸质材料,而可以放到互联网上来,互联网有着极其广大的数据资料,但是如果检索不得法,往往陷于数据的泥潭大海中而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所找到的资料虽然多,但是重复、无效和不可用的占了大部分,以致浪费时间,效率低下.本文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即通过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大家怎么更好的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渔业水产信息,高效快速的取得所需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篮子鱼科鱼类物种快速鉴定方法,该研究扩增获得了篮子鱼科10种鱼类的46条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结合从BOLD和GenBank上筛选出的12种27条篮子鱼科COⅠ基因序列,分析篮子鱼科鱼类的COⅠ基因片段序列特征、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及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9种73条篮子鱼科COⅠ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28.9%、C:28.7%、A:24.6%、G:17.8%。G+C的含量(46.5%)低于A+T的含量(53.5%),碱基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偏倚性;篮子鱼科鱼类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98,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2)的49倍;基于19种篮子鱼科鱼类的COⅠ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9种篮子鱼中仅单斑篮子鱼(Siganus unimaculatus)和狐篮子鱼(S. vulpinus)聚类在一起,形成1个分支,剩余17种(89.5%)篮子鱼相同种内个体各自聚为一支,形成17个独立的分支。结果表明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应用于篮子鱼科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8.
曲柳和豌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染色体研究技术研究曲柳的体细胞染色体,并将其核型同豌豆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曲柳和豌豆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曲柳的染色体长度大于豌豆,但宽度和体积均小于豌豆,曲柳的核型公式为K(2n)=10m 4m(SAT),为“1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14=8M2 6M1。  相似文献   
9.
黄边糙鸟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80只野生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flavum),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部质量)5个经济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效果最大(0.7048),壳长、壳高和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软体部质量实现。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高,建立了壳长、壳宽和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壳宽,其直接决定系数为0.4093,壳长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是通过壳宽来间接实现,构建了壳长、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该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黄边糙鸟蛤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蛋白水平对鲮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4种蛋白水平(20%、30%、40%、50%)的饲料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肠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肠和肝胰腺的蛋白酶比活性有所增加,其中50%组与20%组差异极显著(P<0.01),40%组与20%组差异显著(P<0.05);肠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比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略有下降,50%组与20%和30%组有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比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也有所下降,20%组与30%组,40%组和50%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前4周鲮的消化酶比活性均有所增加,第4周后增加到最大值,此后略有下降,但也基本稳定在同一个水平,表明鲮消化酶活性对饲料蛋白含量具有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