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业科学   6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蔬菜作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的生长会受到阳光、水分和空气等方面的影响,在蔬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灌溉和施肥,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按照《动物防疫法》、《辽宁省动物防疫条例》要求,我站于2003年6月接收市食品公司肉联厂生猪屠宰检疫权,截止到年底共屠宰检疫生猪86000余头,检出病害猪400余头,为保护畜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我们的贡献。现将我们开展生猪屠宰  相似文献   
4.
5.
山东省成武县苹果栽培面积1 733.3 hm2,新红星、富士品种比例过大,而早熟、早中熟品种仅占我县苹果总面积的0.9%左右.  相似文献   
6.
加强草业科技推广工作是解决当前牧区畜牧业普遍存在的低产、低效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呼伦贝尔牧区在草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运行,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农民素质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中植物应用形式进行探讨,介绍了公园的植物种类,对于植物生活型、多样性、季相变化、配置形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后滩公园在植物物种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重视乡土植物和抗逆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二是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明显,色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搭配合理;三是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结合道路、水体、建筑打造不同的景观空间,丰富了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9.
春播露地花生种植是贺州市花生主要种植模式之一,因露地栽培操作简便、技术要求低、省工和投入少,今后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扩散理论的华北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机收籽粒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含水率是决定机收质量的关键,受品种、密度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估算生理成熟后玉米籽粒含水率,进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玉米收获时间和筛选适宜机收的品种,对玉米主产区华北的春玉米籽粒机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于2017年和2018年在河北省泊头、南大港、玉田和山西榆次进行了两年田间春玉米试验,每年设置7个共性品种,每个品种3个密度,对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品种性状、气象和管理要素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基于扩散理论考虑空气温湿度的脱水模型对籽粒含水率进行了模拟,进而计算脱水曲线下的面积(AUDDC),用以筛选脱水优异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基于扩散理论的籽粒脱水模型对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的模拟效果较好;年份、地点和品种对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M_0)和水分扩散速率(k)具有显著影响,密度对脱水参数影响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灌浆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最高气温和灌水量对M_0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生理成熟后30 d内ET0和灌浆中后期降雨对k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全生育期降雨对k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品种性状中对M_0影响最大的为苞叶层数(正效应),对k影响最大的为叶片数(负效应)。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生理成熟后10d华北地区春玉米籽粒含水率可以下降到28%,籽粒含水率下降到25%的概率为50%。由模型计算得到各品种生理成熟后10 d内的AUDDC,与AUDDC平均值比较发现‘京农科728’‘张1453’‘华农887’‘广德5’和‘金科玉3306’为脱水表现优异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