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5年昆明市官渡区小哨乡一养猪专业户猪场饲养的4月龄小猪,暴发一种以高热、气喘、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疫病,造成严重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支原体肺炎;经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和坚持净化,已彻底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2.
3.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HP-PRRS)又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动物疫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病原学、分子检测方法、防治等方面对HP-PRR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60多年来,消化道寄生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成果,在我国各地羊,特别是绵羊寄生虫的调查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文献表明: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羊体内各科、属、种的消化道线虫,是一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群体,其虫种构成、雌雄比例、幼成虫比例、数量消长等均有规律可循;北方绵羊表现为幼虫"冬季高潮"、成虫"春季高潮",羊只"春乏死亡",气温是主要制约条件;南方绵羊无幼虫"冬季高潮",为成虫"夏季高潮",羊只"盛夏死亡",降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山羊在此研究上是一薄弱环节,但已显示与绵羊有明显差异。该项研究已向动物寄生虫各领域发展,为综合分析寄生虫、宿主、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饲养方式等多因素相互关系,建立寄生虫病预测预报理论和模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株Nigeria75/1的全基因序列,通过PCR方法,将N基因亚克隆入pBAD/TOPO表达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BAD-PPRN。该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TOP10中,经L-Arabinose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的重组N蛋白分子质量与预期的73.6ku一致,为以小反刍兽疫N蛋白为抗原的诊断试剂盒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动物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予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极快.近10年来,研究广度已涉及所有重要的寄生原虫,并已扩展到了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部分寄生蠕虫,研究深度已进入寄生虫的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类比对鉴定、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免疫学研究领域,建立了近50种寄生虫的cDNA文库.我国鸡球虫、旋毛虫等虫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已为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展示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将163头7月龄第一情期纯种后备母猪(82头纯种大白猪"Y"与81头纯种长白猪"L")按品种分别分成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FSH+LHRH-A3、氯前列烯醇、HCG等激素进行处理.采用人工授精,统计平均发情率、总受胎率、总产仔率、21日龄平均断奶窝重等指标,对提高繁殖性能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HCG组催情效果最大,其次是FSH+LHRH-A3组,而氯前列烯醇组最小,但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的平均发情率、总受胎率、总产仔率、平均初生重等方面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注射激素的3个组的21日龄断奶窝重也比对照组有很大提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对昆明动物园孔雀消化道寄生虫,采用以粪检为主、剖检为辅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其消化道内寄生虫有6种,其中原虫3种,绦虫1种,线虫2种。  相似文献   
9.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原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国外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将163头7月龄第一情期纯种后备母猪(82头纯种大白猪“Y”与81头纯种长白猪“L”)按品种分别分成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FSH+LHRH-A3、氯前列烯醇、HCG等激素进行处理。采用人工授精,统计平均发情率、总受胎率、总产仔率、21日龄平均断奶窝重等指标,对提高繁殖性能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HCG组催情效果最大,其次是FSH+LHRH-A3组,而氯前列烯醇组最小,但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的平均发情率、总受胎率、总产仔率、平均初生重等方面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注射激素的3个组的21日龄断奶窝重也比对照组有很大提高,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