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小春作物病虫害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过4年16组721个小区和21组63个同田对比试验(3.93hm^2)和5200hm^2大田示范研究,首次提出小麦、蚕豆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最佳行比;初步弄清了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钾养分转化利用与抗病虫害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小麦、蚕豆多样性的控病增产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玉溪市7县(区)33个乡镇206个村示范应用小春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技术3.89万hm^2,新增粮油总产量1623.51万kg,新增产值5934.03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比例基质育苗、漂浮育苗与营养杯育苗比较试验,研究草莓组培苗移栽育苗环节中的漂浮育苗技术。结果表明,组培苗漂浮育苗的方式效果好于营养杯育苗,采用红土∶腐殖土∶草炭=1∶1∶1基质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00%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1年至2008年柑桔单产统计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方法,计算每年柑桔气象产量,并以此划分丰、平、歉气候年景。以2001年至2008年田间观测数据和生产实际为基础,确定柑桔平均生长发育期,分析柑桔生长与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柑桔从播种到成熟的生长上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适温度下限、受害温度、死亡温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累积低温影响指数,建立了柑桔每个生育期的累积低温影响指数区间,设计开发了柑桔低温灾害预警分析系统,对柑桔生长各时期低温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5.
玉溪市不同海拔高度耕地及热量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溪市国土资源统计公布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GIS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割处理,对不同海拔区域耕地资源及气候配置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市耕地在350~2 650 m海拔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1 300~2 000 m海拔范围内、达15.42万hm2;湖盆区耕地分布在1 100~2 650 m的中高海拔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热量资源呈递减趋势,年平均气温19.26~ 10.79℃,≥10℃活动积温6 701.6~2 365.7℃;哀牢山东坡海拔高差较大,耕地分布在350~2 550 m海拔范围内,年平均气温22.96~12.25C,≥10C活动积温8 039.0~2 346.2℃.  相似文献   
6.
稻种资源的收集在于利用,在广泛收集各种稻种资源后,有计划地进行各种特征特性的研究鉴定,并妥善保存它的生命力,使其遗传基因不改变,是品种资源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南方高温多湿不易保存种子,若采用连年种植办法来保存稻种资源,无疑会加速种子本身的世代进程,造成生物学上的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探讨其感染现状及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规模猪场、不同阶段猪群进行疾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哺乳母猪的感染率最高,死亡率则是仔猪最高;夏季是本病的发病高峰期;继发感染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混合感染是造成本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草莓组培苗育苗是组织培养中一个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来解决组培苗规模化生产是一种新的组培苗炼苗方法;漂浮育苗是将草莓组培苗移栽在装满基质的漂浮育苗盘浮在配制好的营养液上进行育苗技术,它是一项用水、营养液及其配套设备培育组培苗壮苗的农业新技术。文章主要从育苗设施的准备、移栽与苗期技术管理总结草莓组培苗的漂浮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小春作物病虫害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过4年16组721个小区和21组63个同田对比试验(3.93 hm2)和5 200hm2大田示范研究,首次提出小麦、蚕豆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最佳行比;初步弄清了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钾养分转化利用与抗病虫害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小麦、蚕豆多样性的控病增产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玉溪市7县(区)33个乡镇206个村示范应用小春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技术3.89万hm2,新增粮油总产量1 623.51万kg,新增产值5 934.03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用亚种-变种-变型三级分类方法,广西栽培稻地方品处可分出籼,粳两个亚种,32个变种,260个变型。其中籼亚种有9个变种,72个变型,分布在全区各地,比较集中在桂中,桂南,桂东南的平原地区;粳亚种有23个变种,189个变型,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山区或其他高寒山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