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麻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03、2004年引进红麻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V379、KGSU97适合在河南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结合茶多酚涂膜保鲜带鱼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延长冷藏条件下带鱼的货架期,研究了壳聚糖结合不同浓度茶多酚涂膜对鲜带鱼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指标,测定带鱼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涂膜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延缓挥发性盐基氮和TBA值的上升,其中1.0%壳聚糖结合0.4%茶多酚复合涂膜带鱼保鲜效果最佳,(4±1)℃冷藏条件下,能将带鱼的保鲜期从4~5 d延长至12~13 d。  相似文献   
3.
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分化及其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棉苗后均可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提示串珠镰孢菌株间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来自棉花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强,来自玉米和水稻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弱;即使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以菌株Fm1、Fm19和Fm31为亲本,采用同样的接种法测定了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串珠镰孢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能连续两代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信阳地区菜用黄麻种植中病害的发生,达到高产稳产,提高菜麻质量的目的。该实验对本地区2011年度发生最严重的黄麻立枯病进行跟踪调查,并统计出几个品种的被害率,被害率最高达97.40%,严重影响了菜麻的产量与品质。通过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更好的种植菜用黄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值降低,个体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气调包装、冰温技术和保鲜剂在虾类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介绍了虾类黑变机理及防止虾黑变措施,并阐述了气调包装和保鲜剂防止虾类黑变和延长货架期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冰温技术应用于虾类保鲜的可行性;基于已报道的气调包装、冰温技术和保鲜剂分别应用在虾类和其他一些水产品上的保鲜效果,提出了联用气调包装、冰温技术和保鲜剂3种技术对虾类进行协同保鲜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在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最佳水稻产量的最少化肥投入。[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在紫云英翻压量相同的情况下,配施不同化肥用量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稻谷的产量并没有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该试验中施肥处理的产量与不施肥的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而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的产量比仅施化肥的处理也显著提高。紫云英配施化肥的处理中,紫云英+600kg/hm^2化肥处理的产量比其他3组处理(紫云英配施化肥750、450、300kg/hm^2水平)的产量又显著增加。[结论]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与600kg/hm^2化肥配施是豫南稻区水稻生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施氮对郑麦004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改善其经济性状并显著提高产量,在拔节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以从安徽省桐城、望江、宁国、旌德、南陵、寿县等油菜产区采集的油菜菌核病病组织或菌核上分离获得的24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接种测定这些菌株对供试油菜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存在明显分化,这种致病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相关。进一步选取致病力较强的菌株NG4和致病力较弱的菌株NL1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菌丝在pH 2~12均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但强致病力菌株在相同温度、pH和光照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干重均大于弱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以20个杂交红麻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以茎粗、皮厚、单株去叶鲜茎重、单株纤维产量等9个产量性状为研究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麻各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粗、皮厚、单株去叶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和单株干皮重对单株纤维产量有重要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占95.76%,分别为纤维产量构成因子(60.71%)、晒干率和出麻率(18.51%)、第3和第4主成分可归到第1因子和第2因子.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株较高、中等茎粗、韧皮较厚、晒干率较高的材料,以确保红麻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