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0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水稻生育对白背飞虱种群增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防治害虫,适时施药是很重要的,对不同害虫,有不同的施药时间和标准,1982年作者在早稻大田药效考查中,察觉到防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用同一农药同一方法,于迁入主峰(6月20—25日)施药比主害代低龄若虫盛发期(7月2—5日)施药的防治效果好,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早稻田笼罩接虫试验结果表明,白背飞虱不同虫量繁殖一个世代后,平均增殖26.57±5.27倍,子代数量随着接虫数的增加而增加,子代短坡型成虫比例则相反;水稻受害后的秕谷率、千粒率、产量与虫量的关系符合用Logistic曲线拟合的方程,同时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允许损失率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1996年在第三,四代棉铃虫盛发期对27块棉田的2700棉株上的卵量随机抽样调查,经Iwao聚集指数测定,m/m>1;Taylor法测定,a=2.1462>0,b=1.3717>1;Iwaom-m回归分析,a=-0.041-0,b=2.5440>1。结果表明,棉铃虫卵粒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灵芝膜喙扁蝽在浙江每年发生2代,若虫期为5龄,以成虫在土中的椴木周围及灵芝棚内紧贴土面的木片、竹片下越冬。该虫具有群集、假死、喜阴等习性。6~10月份为发生盛期,以灵芝菌丝为食,灵芝受其危害产量明显下降,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6.
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是以迁入为主的稻田前期虫量,其制约因子是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其中,早稻是6月中旬至7月初田间长翅型成虫数量和6月上中旬降雨量及6月中旬晴雨指数;晚稻是8月下旬至9月初初田间总虫数量和8月上旬最低温度,这为组建预测模式提供了最佳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收集和整理肖山、黄岩、龙游3县(市)病虫测报站1991年前积累的分别为14、20、19年的连晚稻褐飞虱主害代最高虫量,用周期图分析法建立超长期预报方程,经对1992、1993年试报,预报准确率为100%,历史拟合率为80.0%-100%。  相似文献   
8.
3种杀菌剂对草间小黑蛛和尖钩宽黾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种杀菌剂对草间小黑蛛和尖钩宽黾蝽的影响陈建明黄次伟冯炳灿程家安(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杭州310021)(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每年因病虫危害,粮食损失巨大。目前仍用大量杀菌剂、杀虫剂来控制病虫危害[1、2]。大量使用杀菌剂对稻田...  相似文献   
9.
锐劲特对水稻主要害虫总体防治策略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1996-2000年锐劲特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明确了锐劲特对水稻主要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蜘蛛、蚕桑影响较小,提出了5%锐劲特悬浮剂对水稻害虫的总体防治策略及相关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本试验条件下,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产卵量、内禀增长力、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等比较结果表明,以白背飞虱最大,种群发展最快;褐飞虱次之,种群发展速率居中;灰飞虱最小,种群发展最慢。3种稻飞虱理论上逐日分别以1.1633、1.1252和1.0801倍的增长率作几何级数增加,这为估计种群消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