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良培育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新品种,拟建立草地早熟禾商用品种与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早地早熟禾种间原生质体融合体系。采用电融合法,研究了电融合仪的电场条件和原生质体密度对草地早熟禾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流电场强度和频率分别为20 V/cm和2000k Hz时,原生质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2~4个原生质体串;最适于草地早熟禾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直流脉冲强度为200 V/cm、DC幅宽为40μs、直流脉冲次数为3次,原生质体密度为3×105个/m L,在此条件下,草地早熟禾种间原生质体总融合率和一对一融合率可分别达到25.39%和12.27%。  相似文献   
2.
放牧是我国草原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利用方式,放牧干扰下草原植物功能性状会产生适应性变化并可能形成遗留效应。为验证这一科学假设,以温性典型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同质化盆栽试验,对放牧样地和围封样地的羊草无性系后代的表型功能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羊草无性系后代与围封羊草无性系后代相比,叶片数、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茎长分别显著降低了13.79%、29.71%、18.74%、6.98%和31.06%(P<0.01或P<0.05),而分蘖子株数极显著增加了93.26%(P<0.01);放牧和围封来源下的羊草无性系后代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单株茎生物量及单株叶生物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放牧干扰对羊草无性系后代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进而对植物生产力造成遗留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玻璃化法对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条件及植株再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将继代2次的愈伤组织接种到预培养基上,4℃低温预培养5 d.预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在常温下用装载液过渡10 min,再于0℃下用玻璃化溶液PVS2处理50 min后,加入新鲜的PVS2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1 h以上,取出后在30℃水浴中解冻,用MS+1.0 mol.L-1蔗糖溶液洗涤3次,每次10 min,细胞存活率可达85.6%,接种在恢复培养基上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能正常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成熟和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4.
以无色花青素还原酶编码基因LAR为靶序列,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抗除草剂bar基因的双标记选择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转化,经PCR检测和PPT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转基因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缩合单宁含量比对照高30.8%。试验证明重组基因已转化至紫花苜蓿愈伤组织中并发挥生理功能,为研究缩合单宁合成与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和培育具有抗除草剂和抗臌胀病的牧草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镉(C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离子吸收情况,采用砂培法育苗,对不同浓度Cd胁迫下的草地早熟禾株高、根长、叶片及根系鲜重、光合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叶片激素水平及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草地早熟禾生长并造成草地早熟禾萎蔫、失绿,显著减少草地早熟禾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叶片CAT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根系CAT和POD活性增加。另外,Cd胁迫降低草地早熟禾叶片IAA和GA_(3)含量,增加ZT含量。离子吸收方面,大部分Cd富集在根部而较少转移至叶片,且Cd胁迫导致草地早熟禾Zn^(2+)含量降低,叶片Mg^(2+)含量升高,根系Mg^(2+)含量降低。综上,Cd胁迫抑制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离子吸收,可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和激素水平缓解Cd毒害。  相似文献   
6.
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秘鲁、关中、甘农3号)及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 Martyn)(甘农1号、甘农2号)组培再生体系各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花、杂花苜蓿的组培再生能力差异较大,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在愈伤组织诱导中,子叶节是最佳的外植体材料;2,4-D浓度增加对紫花苜蓿出愈率影响不明显,但杂花苜蓿的出愈率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的升高趋势;紫花苜蓿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2.0mg/L+蔗糖30g/L,诱导率均在95%以上;杂花苜蓿为MS+2,4-D 4.0mg/L+蔗糖30 g/L,两个品种诱导率分别为65.6%、73.3%;5个品种的最适分化培养基均为MS+KT 1.0 mg/L+NAA 0.5mg/L+蔗糖20 g/L或MS+BA4.0 mg/L,分化率也各有差异,紫花苜蓿不定芽的分化率可达到70%左右,而杂花苜蓿在30%左右;最佳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本研究建立了紫花苜蓿高频再生组织培养体系,为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效遗传转化奠定基础;通过紫花苜蓿和杂花苜蓿的再生体系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为杂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便携式光合气体分析系统(LI-6400),从全球变化的角度分析华北山地阳坡灌草植被群落中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光合特征对CO2浓度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净光合速率呈明显增大趋势,在华北山地阳坡灌草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的净光合速率对CO2的响应值降低,在环境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不利于其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以及苜蓿Medicago spp.体细胞胚胎发生特性,综述了该技术在苜蓿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介绍了我国苜蓿研究领域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以丁二醇作为诱导剂,水杨酸和朴海因作对比,进行了匍匐翦股颖抗病性的诱导,比较分析了丁二醇喷施前后匍匐翦股颖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50~150μmol/L丁二醇均对匍匐翦股颖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100μmol/L丁二醇处理效果最好,病情指数由对照的93.33降至31.33。100μmol/L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增强,在处理后的第7d,POD,PAL和PPO分别是对照的1.8,1.9和4.3倍。  相似文献   
10.
2R,3R-丁二醇和2,3-丁二醇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R,3R-丁二醇和2,3-丁二醇作为诱抗剂,在诱导匍匐翦股颖产生对褐斑病抗性的过程中,重点比较了不同施用方式的诱抗效果,筛选出了诱抗剂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浓度。结果表明:匍匐翦股颖接菌后第15d,2R,3R-丁二醇根部注射处理下,100μmol/L的病情指数最低,诱导效果最佳;而与叶面喷施相比,叶面喷施的诱导效果不明显;2,3-丁二醇根部注射处理下,250μmol/L的病情指数最低,诱导效果最佳,而与叶面喷施相比,叶面喷施的诱导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100μmol/L的2R,3R-丁二醇与250μmol/L的2,3-丁二醇根部注射可有效诱导匍匐翦股颖产生对褐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