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重庆市植烟区不同肥力植烟土壤氮素矿化规律,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并探讨了氮素矿化潜势(N0)、有机质、全氮、pH、碱解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氮素的矿化过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r高肥力土=0.976、r中肥力土=0.986、r低肥力土=0.996),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量存在显著差异。矿化潜势(N0)为:高肥力土(25.0mg?kg-1±0.60)﹥中肥力土(21.5mg?kg-1±0.61)﹥低肥力土(19.7mg?kg-1±1.14);矿化速率(k)为:低肥力土(0.1596mg?kg-1?d-1±0.0104)﹥中肥力土(0.1492mg?kg-1?d-1±0.0155)﹥高肥力土(0.1029mg?kg-1?d-1±0.0071)。矿化潜势(N0)与全氮、有机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9和0.9788,与pH之间呈负相关(R=-0.9784)。表明不同肥力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存在差异,在肥料管理上要因土、因时施肥。  相似文献   
2.
紫色土减磷配施有机肥的磷肥效应与磷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长江上游稻油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采用长期田间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紫色土磷肥效应及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作物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的减产效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常规施磷量减20%+猪粪有机肥(MDP)常规施磷量减20%+秸秆还田(SDP)常规施肥+猪粪有机肥(MP)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各处理利用率在20%~25%之间。油菜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SDPMDPMPSPP,各处理利用率在17%~29%之间。在水稻生长前一个月内,田面水总磷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常规施肥(P)比不施磷肥(P0)处理总磷含量高4倍左右。各处理中磷含量大小表现为PMPSPMDPSDPP0,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前期土壤磷向水体中释放,配施秸秆比配施猪粪对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效果更好,磷肥施用后的7~10天内是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油菜蕾苔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苗期明显降低,但在油菜开花期和收获后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油菜生长花期以后是土壤有效磷淋失的主要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减量并配施有机肥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控源节流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短期热孵对蛋鸡储存期种蛋的胚胎发育、种蛋品质和孵化成绩的影响,试验选取423个同一批次的京粉1号蛋鸡种蛋,贮存期为14 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贮存期内不进行热处理,热处理Ⅰ组和热处理Ⅱ组分别在贮存第5天和第10天置于孵化器内进行34.5℃和37.5℃热处理。入孵前测定种蛋品质,在种蛋入孵48 h、72 h和216 h检测胚胎发育质量。结果显示,热处理Ⅰ组、热处理Ⅱ组蛋白高度、蛋黄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处理Ⅱ组种蛋失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热处理Ⅰ组(P<0.05);孵化48 h时,热处理Ⅱ组胚胎长度高于对照组、热处理Ⅰ组(P<0.05);孵化至第9天(216 h),热处理Ⅱ组胚胎体长、胚胎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热处理Ⅰ组(P<0.05),热处理Ⅰ组、热处理Ⅱ组胚胎心脏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热处理Ⅰ组、热处理Ⅱ组孵化率分别为52%、72%和76%,热处理Ⅰ组、热处理Ⅱ组死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热处理Ⅱ组雏鸡重平均为58.24 g,显著高于对照组、热处理Ⅰ组(P<0.05)。研究表明,对贮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海兰W-80父母代种鸡在我国饲养环境下的产蛋规律,本实验分别测定了3个种鸡场各10 827、10 147、21 204只海兰W-80父母代种鸡全期产蛋性能,分别采用伍德模型(Wood model)、分室模型(McMillan model)和杨宁模型拟合其产蛋率曲线,使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  相似文献   
5.
硒作为动物营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剂,在动物体内及生产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平衡作用。近年来,硒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备受关注。本文就硒的存在形式、生物学功能以及硒在蛋种鸡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微量元素硒在蛋种鸡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4大湖泊大鳞副泥鳅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大鳞副泥鳅种质资源,制定合理的野生资源保护策略,并为大鳞副泥鳅良种选育确定合适的育种基础群体,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自主开发并合成微卫星引物400对,经验证后随机采用其中的17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太湖、洪泽湖、洞庭湖和巢湖等4大湖泊的野生大鳞副泥鳅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检测到各基因座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5和5.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66 5,平均Fst值为0.219 4(0.2),Nm为0.889 4(1),表明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遗传交流较少,存在着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5.4~6.2(平均5.8),观测杂合度0.273 2~0.386 4,期望杂合度0.562 9~0.589 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0 3~0.575 4,表明4个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528 3~0.967 7,洪泽湖和太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528 3),而太湖和巢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4个群体先聚为2个分支,其中太湖和洪泽湖群体聚为一支,洞庭湖和巢湖群体聚为另一支,这与4个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的地理分布一致。中国4大湖泊大鳞副泥鳅自然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每个群体宜作为独立的保护单元进行保护。4个大鳞副泥鳅群体中太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可作为进一步遗传选育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7.
正红草鲫又名金鲫。其体质健壮,抵抗力与适应性强,食性广、饲养简便。体色艳丽,主要有红色、白色和五花等。红草鲫既能在公园及天然水域大面积饲养,也可以在庭院水池内及水族箱中饲养,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青睐的观赏鱼。我们在苏州沙家浜东湖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红草鲫规模化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总共催产了1600组鱼,获得鱼苗500万尾,育成夏花270万尾。催产率、出苗率以及夏花培育率均较高。现将生产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设施渔业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养殖设备,实现水产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省是水产养殖大省,其设施渔业的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文章在描述了设施渔业的定义和产业特点之后,结合山东省发展设施渔业的条件,在现状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其在设施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和油菜、蚕豆青秆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不同秸秆翻埋入旱地和水田后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紫色丘陵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翻埋还田后,5种供试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0~60 d)快、后期(60~360 d)慢。经过360 d的腐解,旱地秸秆累积腐解率为52.88%~75.80%,表现为油菜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趋势,且蚕豆青秆累积腐解率显著低于其余秸秆;水田中秸秆累积腐解率为45.01%~62.12%,表现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蚕豆趋势。5种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磷氮碳,在试验终点,旱地中秸秆碳、氮、磷和钾释放率分别为65.50%~87.37%、54.64%~69.72%、89.65%~98.96%和79.92%~96.63%,且油菜秸秆养分释放率高于其他4种秸秆;水田中秸秆碳、氮、磷、钾释放率变幅分别为49.95%~69.57%、32.89%~77.11%、90.70%~96.80%、77.45%~90.47%。总体表现为秸秆在旱地土壤中的累积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大于水田,旱地油菜和水稻秸秆较易腐解,水田水稻和玉米秸秆较易腐解释;秸秆中钾素释放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大鳞副泥鳅是鳅科重要经济鱼类,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2个大鳞副泥鳅样本的转录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其中AB2011M-1是群体中生长较快的10尾鱼的混合转录本,AB2011M-2是生长较慢的10尾鱼的混合转录本。通过对以上2个混合转录本的测序,分别获得了65 536和80 7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突变;对2个测序样本进行表达差异的比较,获得了39个表达差异基因。随机选取120个位点设计引物,进行验证分析,共获得16个有效的多态性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