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在巴黎北部盆地黄土沉积区 ,土壤黏粒及有机质质量分数极低 ,因耕作易于发生土壤结构退化而引起土壤侵蚀。法国土壤学家L .M .Bresson等人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径流损失试验槽等试验设备 ,在极不稳定的淤泥肥沃土壤上 ,施用城市固体垃圾 ,进行防止土壤结构退化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固体垃圾混合肥料的施用 ,抑制了团聚体的破裂及崩塌的发生 ,土壤的微结构和水力学特性都得到改善 ,延迟了结壳的形成。因此 ,应用城市固体垃圾混合肥料防治极度不稳定土壤结构退化是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土壤养分流失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而随着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降低等多种问题。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包括降雨、下垫面条件和人为因素。通过总结多年来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土壤养分流失情况的研究结果,分析下垫面条件中地表植被、坡度、坡长、土壤含水量、土壤颗粒等因素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总结目前正在试验或用于实践的各种用于控制或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状况的措施,以期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堰塞坝因在堆积过程中,不能达到水工建筑物的质量要求,多因积水或洪水漫顶而失事,造成下游泥沙洪水灾害。2005年日本学者森俊勇等人应用圆弧滑动原理对堰塞坝坍塌过程中滑坡发生几率进行了研讨,通过计算黏着力、内摩擦角、坝体下游面坡度、坝高、坝顶宽等参数,得出坝体的安全率。当坝体材料内摩擦角和黏着力较小时,坝顶宽为1 m,下游面坡度为30,°坝高30 m以上的堰塞坝,在上游溢水位达到坝高1/4之前可能发生滑动破坏;坝高15 m的堰塞坝,在上游溢水位达到坝高3/4之前可能发生滑动破坏。但在研究实际形成的堰塞坝时,应从堰塞坝的坝顶宽、坝体积、满水时溢水位流速以及与坝体材料的土质系数相关的资料入手,进行推测,推断滑动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在可能发生滑动破坏的区域,有必要研究溢流侵蚀的机理以及组合式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4.
矿区水土流失情况极其严重复杂,为了对矿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建立一个具有收集、存储并可实现修改、更新等功能的矿区水土保持数据库,为矿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辽宁省全省矿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对矿区的水土保持数据库的信息编码以及数据库的结构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评估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将不断拓展、深入,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利用GIS技术,可高效合理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利用GIS技术并结合RS技术,可宏观监测扰动土地面积、损坏植被和原地貌面积等。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与测钎法计算土壤侵蚀量并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相关性,对测钎法进行校准,以提高该方法的精确度。在雨强40 mm/h、降雨历时30 min、坡度8°、地表覆盖度0、初始土壤容重1.23g/cm~3、土壤含水量14.79%的试验条件下,测钎法计算的土壤侵蚀量结果小于人工模拟降雨法计算的结果,两者相差19%~3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测钎法结果与人工模拟降雨法结果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1,P0.05)。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程y=1.431x-27.237,可对同类条件下运用测钎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正,使之更加接近真实的土壤侵蚀量。未来,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为利用测钎法进行野外堆土坡面水土流失监测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和传播水土保持科技信息的知识载体,是传播、推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与新技术的重要平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是水土保持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水土保持科技期刊作为传播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和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责任。水土保持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参与成果转化来实现与技术市场的深度融合。面对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水土保持期刊应精准定位,增设科技成果转化栏目,同时发挥平台的传播作用,促进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冻融侵蚀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工作做了分类与归纳。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众多学者多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冻融侵蚀。介绍了目前我国部分省已开展的冻融侵蚀预测与监测的相关经验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调查及其治理,选取坡度、有效土层、基质3个因素建立损毁程度分级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与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损毁地植被重建适宜性进行评价,构建了以基质重构为类型划分的适宜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的植被重建模式。实践结果表明:硬质岩陡坡林草模式适合于城市周边且有景观需求区域;层式覆土复耕模式适合于土源充足且有一定田间管理条件的区域,原基质绿化模式适合于基质为土质的损毁地或适宜特定植物生长的尾矿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不同覆盖作物区放牧和禁牧两种管理方式下,土壤碳生物活性和氮瘤转化效果,评价放牧对覆盖作物区土壤的影响及对项目区可能产生的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