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设于泉山自然保护区人工侧柏林与刺槐林的4块测试样地的土壤容重进行测定,同时与裸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人工林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随时间无确定的变化规律;而在人工林下土壤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明显:不管在任何时间段,均表现出该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规律,并且侧柏林改变土壤容重的作用大于刺槐林。另外,该土壤容重均小于裸地,人工林通过腐殖质作用能够降低土壤容重,使其土壤通透性及保肥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2.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性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适合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性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标准,并根据生态脆弱度将森林植被划分成5个不同的脆弱级别;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对该地区典型性森林群落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典型性森林生态脆弱度排序为侧柏(75.92)>麻栎(54.95)>栓皮栎(53.61)>黑松(49.63)>刺槐(47.68)>黄连木(45.69)>黄檀(44.92)>赤松(43.34)。  相似文献   
3.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内重要的生命体,对其所生存的微环境十分敏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和敏感指标。[方法]对徐州市4种不同绿地类型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相关分析,系统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变化。[结果]就不同绿地类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状况而言,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民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变化较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即公园绿地最高,道路交通绿地最低。另外,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呈正相关。[结论]为了较科学地分析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变化,需要对该城市绿地土壤进行长期的取样调查分析,并且结合当地绿地土壤历年变化资料以及绿地植被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有:仪器直接测量法、数学模型法、元素跟踪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及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由于大多数模型不能对河口泥沙通量的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且精度不够等,笔者提出分析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内插法研究河口泥沙通量。  相似文献   
5.
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对于探讨城区绿地植被与土壤的关系,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将城市宏观大尺度和土壤样地小尺度数据加以整合,对徐州市城区绿地土壤碳储量和格局及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城区绿地土壤pH值普遍呈碱性或弱碱性(pH值7.8~8.3),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水平较低;(2)在相同土壤深度下,年代越久的城区绿地土壤碱性越弱,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3)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在0—60 cm土层等间隔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梯度递减的趋势变化;(4)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也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6.
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芳燕  于法展  李淑芬  卞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46-1548,1572
对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的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多样性最高,物种多样性指数(SD,)1.52~2.39,群落均匀度指数(CEI)0.55~0.89,生态优势度指数(EDI)0.16~0.40;刺槐林多样性最低,SD,0.07~0.17,CEI0.08~0.12,ED10.92~0.97;栎类林和温性松林的多样性分居2、3位。相对而言,苏北东北部低山丘陵区生物多样性较西北部低山丘陵区高。  相似文献   
7.
梁宁  于法展  彭文博  吕蒙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98-17100
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内3个不同功能区的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的主成份分析方法计算得出土壤质量因子4个主成份,再借助SPSS统计软件得出土壤质量指标权重值及其方差极大旋转后主成份因子得分,最后计算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该校区绿地土壤质量情况总体上为中等,其中以校园生活区内的绿地土壤质量综合水平最高,实验区次之,教学区最低。  相似文献   
8.
苏北山丘区典型性次生林下土壤蓄水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佳  于法展  杨盼盼  曾晨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84-186,191
次生林下土壤蓄水能力作为水源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主体之一。研究采用“每木调查法”,以苏北山丘区现存的赤松林、黑松林、侧柏林、栎类林、杂木林、刺槐林6种典型次生林作为主要对象,通过对林下植被土壤各个层面水文特性的研究,比较分析其林下土壤的蓄水能力。结果表明:6种次生林下土壤蓄水能力范围为280.8 ~451.2 t/hm2,各次生林下土壤的蓄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其蓄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刺槐林>栎类林>杂木林>侧柏林>赤松林>黑松林。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不同功能城区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徐州市三环路内不同功能区的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区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养分状况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与该地区自然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其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该绿地土壤的容重较大,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少,有机质缺乏,养分含量不均,pH值明显向碱性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苏北山丘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持水性能,选择该区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随演替时间进展而演变的趋势明显;同时测定土壤在降雨和干旱时的含水量,以衡量不同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对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