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全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推动之时,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仍然严峻,为了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在对制约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基础上,对依托教育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若干方略进行探索,以期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也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三项主要指标之一,国家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通过以水量平衡法为主线,采用根据年度区域作物结构变化修正的"浮动定额"法计算了广东省1997-2011年间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以全省6个地理分区为单元,采用彭曼公式计算了历年灌溉需水量,并计算得到各年度灌溉回归水量。结果表明,期间广东省多年平均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为0.27,考虑灌溉回归水基础上的年度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多年均值为0.56,年际间变化总体表现出灌溉水利用系数上升而回归水利用系数下降的趋势。比2005-2011年度的实测值年均高0.16,说明灌溉回归水的影响客观存在。研究对于计算区域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两亲性大分子季铵盐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表征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称重法表征一类新型两亲性大分子季铵盐〔聚二甲基硅氧烷 -b- 聚丙烯酸酯季铵盐 嵌段共聚物,PDMS-b-(PDMAEMA-BC),简称 Six-Q5〕、亲水性大分子季铵盐(PQD-BC)和小分子季铵盐(BC) 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活性。【结果】生长速率法可用于 PQD-BC 和 BC 的抑菌活性表征, 但不适合 Six-Q5 的抑菌活性表征;菌丝称重法可用于 3 类季铵盐抑菌活性的表征。PDMS 嵌段长度适中的 Si5-Q5 对 R. solani 的 IC50 与 IC90 分别为 12、59 μg/mL,其抑菌活性与小分子季铵盐相当。【结论】对于两亲性大分子 季铵盐,菌丝称重法较生长速率法更适合其抑菌活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东省老炉下水库溢流坝窄缝式挑坎体型、虎局水库溢洪道扩建工程消能工、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溢洪道能工及杨溪水三级水电站溢流坝肖能工等4座水库泄洪工程消能工试验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示了泄水建设物消能工水流消能机理,优化了消能工的体型和尺寸。  相似文献   
6.
1990年进行的板栗动根苗嫁接,加快了板栗嫁接苗的生产步伐,其成活率平均为84%,显著高于常规嫁接育苗。并且,育苗周期可缩短1/2,在加强苗木水肥管理的条件下,动根苗长势与常规嫁接苗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硅氧烷 - 聚丙烯酸酯季铵盐嵌段共聚物(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 PI 染色后在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观察菌 丝形态表征 Six-Q5 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考马斯亮蓝法、蒽酮 - 硫酸法及电导率法表征 Six-Q5 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利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丙二醛的含量变化表征 Six-Q5 对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经过 Six-Q5 处理的菌丝显微镜下可观测到荧光亮斑,菌丝培 养液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变化均明显区别于对照,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及菌丝培养液中的 MDA 含 量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 PDMS 嵌段长度的不同,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也有所 差别。【结论】实验结果表明,Six-Q5 破坏了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膜 的结构功能完整性;且随着 Six-Q5 嵌段长度增加,其影响更加显著。细胞膜是 Six-Q5 抑制水稻纹枯病菌一个作 用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