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生产符合《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纯电动乘用车,针对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匹配,要求其性能指标能够达到"双80",同时采用MATLAB软件对匹配结果进行了动力性仿真。最后根据设计参数做出实验样车,并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纯电动乘用车动力性能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动力系统的匹配合理,满足《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要求的动力性,为后续纯电动乘用车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于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ATOS扫描仪在货车驾驶室覆盖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货车驾驶室外形的测量,介绍了ATOS的测量过程。ATOS光栅扫描仪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三雏扫描系统之一,该系统通过参考点对多个扫描视图进行拼合。货车驾驶室外形的快速测量是驾驶室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将实体模型转化为数字模型。ATOS光栅扫描可快速获取驾驶室覆盖件曲面的点云数据。并可利用ATOS软件系统直接处理所测量的点云,在实际运用中有效地保证了快速推出新产品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码生成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某型SUV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通过性等,对其进行空气悬架改装,并设计了由最小系统、车速信号调理模块、电动气泵控制模块、组合电磁阀控制模块、车身高度检测模块、CAN总线模块、车身加速度测量模块等组成的以Freescale XDP512为核心芯片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利用Real-Time Workshop(RTW)代码生成技术将所制定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控制策略转化为ANSI C代码并下载至电子控制单元,然后对安装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试验车辆进行了车身高度与车速耦合试验、转向试验、急加速试验、急减速试验、平顺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控制单元能够实现车速信号调理、车身高度与车速耦合、电动气泵控制及组合阀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光源得到的明暗瞳孔图像做差的人眼检测及跟踪方法,应用于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利用DSP芯片来控制红外光源,获取实时图像。采用差分图像进行人眼瞳孔图像的定位检测,利用卡尔曼滤波法跟踪人眼,以适时检测眼睛的开闭状态。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全天候且对驾驶员无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4自由度1/2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基础上,首先研发了兼顾车辆平顺性与道路友好性的模糊混合控制策略,然后利用自行开发的以Freescale MC9S12XDP512为核心处理芯片的16位电子控制单元,并结合Matlab/Real-time Windows Target模块搭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在该平台开展了基于硬件在环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深入验证模糊混合控制策略的实车应用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天棚控制、地棚控制相比,所提出的模糊混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兼顾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具有较好的实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车辆半主动悬架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Matlab中建立4自由度1/2半主动悬架车辆模型后,构建模糊混合控制器,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混合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同时进行优化,开发了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为了有效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搭建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的半实物仿真试验。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明显优于传统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综合性能,并且在不同路面输入激励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为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选择其驱动电机的转矩、转速和功率.以整车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在动力性约束条件下,运用进化算法对变速器传动比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算法下,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参数化,变量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参数化设计和变量化设计之间的基本区别以及分别在不同设计环境下的应用。实现轻型货车车身造型元素参数化设计。全面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及理论基础并讨论了在机械设计、优化设计中的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10.
虚拟试验场(VPG)技术以整车为研究对象,以Ls-Dyna为求解工具,全面考虑各种非线性因素和实际载荷工况,可以实现对汽车的碰撞、乘员安全、疲劳寿命和NVH等的精确仿真。VPG具有标准的路面、轮胎、悬架、假人数据库和参数化的碰撞试验方案,可以大大简化建模,提高虚拟试验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