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杀菌剂协同防治橡胶炭疽病的可行性,构建由生防菌与化学杀菌剂组成的菌药复配剂,为橡胶炭疽病的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化学杀菌剂(咪鲜胺、百菌清、根康、嘧霉胺、丙环唑和嘧菌酯)及2株菌株(枯草芽孢杆菌Czk1和橡胶胶孢炭疽菌RC178)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化学杀菌剂对RC178的室内毒力,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6种杀菌剂与Czk1的相容性,抑菌圈法测定Czk1对RC178的室内毒力,Horsfall法明确菌药的复配方案.[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RC178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仅为0.0778μg/mL,其次为百菌清和根康,EC50分别为0.4694和0.4733μg/mL.化学杀菌剂与Czk1的相容性测定结果表明,嘧霉胺、嘧菌酯、丙环唑、根康和咪鲜胺与Czk1的相容性均较好,其中根康在中高浓度下还能促进Czk1菌落数量的增长.将浓度为4.75×107 CFU/mL的Czk1分别与浓度为10.4733μg/mL的根康和浓度为0.0778μg/mL的咪鲜胺混配,Czk1:根康=7:3(v/v)时对RC178抑制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率(IR)为1.36;Czk1:咪鲜胺=8:2(v/v)时对RC178抑制的增效作用最强,IR为1.6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Czk1与咪鲜胺和根康具有较好的相容性,Czk1发酵液分别与咪鲜胺和根康复配对橡胶炭疽病菌RC178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具有开发成菌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对番木瓜果腐镰刀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合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而偏酸性条件则对菌丝体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的生长影响不大.该菌在以麦芽糖、葡萄糖、蔗糖、D-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上生长良好;而在以硝酸钠、L-组氨酸、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供试的9种药剂各浓度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咪酰胺、戊唑醇以及百菌清5种药剂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由木质硬孔菌属所引起的橡胶白根病是橡胶树最重要的根部病害,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其为害的详细描述,和介绍木质硬孔菌对橡胶作物的毒力、对杀菌剂的敏感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测定的拓展,归纳出具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木质硬孔菌的发生、发展作出合理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江苏与云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对SRAP引物对来自江苏和云南的共82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株构成的试验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并进一步分别对2省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82个供试菌株在相似性系数为0.83时共被划出28个遗传宗谱;其中江苏群体分布于其中的13个宗谱,其宗谱频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和0.74。云南群体则分布于其余的15个宗谱,其宗谱频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依次为37.5%和0.89。由此可见,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远不及云南群体的丰富。值得关注的是,在28个宗谱中并没有一个宗谱是由2个群体共同组成的。由此推测,江苏与云南2个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特异性或异质性。换言之,从两个群体的进化的角度来说,它们是2个相互独立进化而来的群体。这就意味着,在两省之间开展抗性育种以及品种交流等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该病原菌侵染危害多种热带作物,并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β微管蛋白(β-Tubulin, TUB),对来自橡胶树、木薯、番木瓜和瓜菜等多种热带作物的70株多主棒孢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利用最大似然法,在相似系数为0.97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两大遗传类群:类群Ⅰ为国内和一些国外橡胶树的多主棒孢;类群Ⅱ为其他寄主多主棒孢,遗传类群与寄主来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致病力测定表明,多主棒孢种内致病力分化明显,类群Ⅰ的橡胶树多主棒孢仅能侵染橡胶树,不能侵染其他寄主,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且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类群Ⅱ的多主棒孢在不同寄主间可以相互侵染,但菌株在致病力和发病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对其原寄主的高度致病力。多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与致病力分化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研究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的种群结构、主要致病型以及为多主棒孢病害的发生、流行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 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 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适宜pH 6~8;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为甘蔗赤腐病的合理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网袋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腐解特性及氮素回收利用率。结果表明,麻茎粉碎还田后240 d,茎部和叶基腐解率均较大,分别高达72.4%、78.9%;茎部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88.4%、72.7%、94.9%;叶基氮、磷、钾的释放率分别达88.0%、74.4%、95.5%。茎部和叶基快速腐解期均在30 d内,而氮、磷、钾的快速释放期也在30 d内。茎部和叶基不同养分释放速率大小均表现为钾氮磷。剑麻吸收的土壤氮比例远高于尿素氮和麻茎氮,而吸收的麻茎氮高于尿素氮。麻茎单施和配施尿素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1%、4.3%。可见,麻茎还田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后茬尿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了甘蔗眼斑病原菌部分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而最佳产孢温度为25℃;光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体生长,而黑暗则有利于孢子产生;其生长最适pH为6~7,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值为5;该菌对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利用效果较好,果糖和木糖次之,山梨糖效果最差.多菌灵、正品甲津托、代森锰锌、百菌清、菌核净5种供试杀菌剂对眼斑病菌的菌落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原菌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已引起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抗药性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抗药性机制、抗性治理技术与抗性利用4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病原菌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