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2008年度通过对不同氮肥水平下28个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施用氮肥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2)多数品种施用氮肥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减小。(3)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净光合速率(Pn)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之间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关系。(4)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苗期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呈显著正相关,不施氮肥条件下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油菜籽粒中钾素积累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期测定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籽粒的钾素含量,研究了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1)籽粒含钾率前期较高,随着籽粒的充实逐渐减小。(2)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63**~0.9981**)。(3)前期钾素积累的持续时间最长,约占55%;中期K素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也最大,均在50%以上,前期积累比例略少于40%,后期13%左右。(4)施用K肥籽粒K素积累时间和最终积累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四个油菜品种在机械收获过程中各部位损失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油菜品种机械收获损失主要发生在脱粒和清选过程中,占总损失量的80%左右;抗裂角性强的油菜品种可减少自然脱落和割台的损失,但增加了脱粒过程的损失;高产品种虽然机械化收获的损失量最高,但总收获损失率却最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期测定4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油菜籽粒和果壳中氮素含量,研究籽粒和果壳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 ①籽粒中氮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70**~0.9995**).②前期籽粒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50%~60%,积累量占总量的30%~40%,两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中期和后期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均占总时间的20%~25%,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0%~55%和10%~1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③籽粒中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量的70%和30%分别在中期和后期形成.④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水稻育秧棚监控现状的不足,设计了一套通用型太阳能供电式寒地水稻育秧棚采控器.该系统可实现寒地水稻育秧过程育秧棚内环境参数的自动检测、显示、存储,并根据采集的数据、不同育秧阶段秧苗的生理需求进行自动通风和灌溉,采控器硬件采用低功耗器件构成,降低了设备运行耗电量,太阳能备用供电方式保障了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设备采用4~20 mA、0~2 V、数字信号等通用传感器接口,增强了设备的通用性.系统可有效保障寒地水稻育秧期的不同生产需求,对培养壮秧、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采控器具有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运行可靠、精确控制、耐低温高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码图像处理法测定油菜叶面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纸板称重法、打孔称重法和数码图像处理法测定的油菜叶面积与叶面积仪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采用数码图像处理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菜叶面积,测定时参照物的面积以80~100 cm2为宜;(2)数码图像处理法直接测定植株上的叶片时,测定的结果乘以校正系数1.05即为该叶片的实际面积;(3)纸板称重法测定的结果比实际值偏低,而打孔称重法的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两者分别乘以校正系数1.08和0.78即为叶片的实际面积。  相似文献   
7.
油菜的源库关系研究Ⅲ.油菜库容变化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密度、不同角果大小和植株不同部位角果的籽粒体积、单位角果皮面积上承担的籽粒数(SNPA)、单位角果皮面积上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等与粒重的关系,探讨油菜库容量的变化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主序、上部第2分枝和上部第5分枝上角果的粒重与籽粒体积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粒重随籽粒体积增大而增加的幅度不同;②籽粒体积、SNPA、SVPA和粒重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通径分析显示,调节密度主要是通过改变籽粒体积而影响粒重;③籽粒体积与角果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NPA和SVPA随角果增大而呈指数函数的下降趋势。通径分析显示,角果大小对粒重的直接效应较小,主要是通过影响籽粒体积而影响粒重。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以及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系)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6类,并研究不同类型材料间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总生物量、果壳干重和籽粒产量、一次分枝数和角果数可以作为NUEg的初步筛选指标。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方面,成熟期籽粒和果壳干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重点是提高花后角果干物质积累,尤其是籽粒干物质积累;在农艺性状方面,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首先应提高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为生产上N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个N肥水平下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浙双3号、扬油7号、ZJ1、史力佳、宁油14号和沪油16)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及N素含量,各器官N素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分析并计算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力大小。[结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离中亲优势全为正值。低N条件下杂交种N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亲本相比,增加幅度为9.44%。高N条件下杂交种N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亲本相比,增加幅度为14.77%;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GCA、SCA和反交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N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低N和高N条件下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6.97%和97.09%,说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环境影响比较小。低N和高N条件下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46.06%和29.56%。由此可见,低N条件下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基因加性作用和非加性作用都比较重要,而高N条件下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结论]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2006~2007年度73个、2007~2008年度98个)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子粒生产效率(NUEg) 进行聚类并研究了不同NUEg 类型的氮素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NUEg达显著差异。随着NUEg增加,子粒产量、子粒氮素积累量以及子粒中的氮素占全株氮素比例都逐渐增加;而茎枝和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以及占全株氮素的比例都逐渐减小。生产上提高油菜NUEg,可以通过高NUEg品种的选择以及合理栽培措施调节使营养器官氮素更多向子粒中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