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业科学   26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热带丘陵几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选取亚热带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分析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轻组有机碳含量(LFOC)和LFOC/SOC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分别介于1.49~16.80 g kg-1、0.11~2.58 g kg-1和3.2%~20.2%之间,以表层土壤SOC、LFOC的数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且各土壤的剖面分布趋势相似。不同母质发育的剖面土壤发生层有机碳储量介于66.66~95.83 t hm-2,以板岩红壤最高,花岗岩红壤最低;而轻组有机碳储量介于6.09~10.37 t hm-2,以板岩红壤最高,紫色土最低。从储量上看,底土层(B、BC、C层)贮存了主要的有机碳和可观的轻组有机碳。此外,亚热带林地表层土壤LFOC/SOC要高于温带林地表层土壤,这反映出气候、地形和当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旱土为供试土壤,淹水种稻,进行水田耕作制模拟试验,研究对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但只施化肥的冬泡区有机质增加量少;无定形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度均逐年增加,其增加速度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无定形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养分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土地整理导致土壤养分变异和肥力退化。研究了邵阳县塘田市镇土地整理对烟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塘田市镇土地整理区耕作层的干扰土壤强酸性、有机质缺乏,低含量水平碱解氮、高含量水平有效磷及低含量水平速效钾的土壤所占比例较大。存在的问题在于耕作层土壤p H值偏低,酸化明显;土壤养分适宜性调控空间大。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氧化铁矿物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合成和去除技术与光谱测定技术,研究了人工合成氧化铁矿物对土壤的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人工合成针铁矿后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在350~600 nm和840~1100 nm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含不同比例人工合成针铁矿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418 nm处,另外在932 nm处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值。添加人工合成水铁矿后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在450~720 nm和860~1400 nm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另外在1900 nm处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含不同比例人工合成水铁矿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51 nm处,另外在946 nm处和1900 nm处也有比较大的差值。添加人工合成赤铁矿后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在450~720 nm和860~1400 nm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含不同比例人工合成赤铁矿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17 nm处,另外在916 nm处也有比较大的差值。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长沙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土上的红壤性水稻土为材料,用淹水密闭培养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测定法等研究了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稻作制之间,氮矿化势、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易矿化氮,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及谷氨酰胺酶,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大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稻—稻—冬泡>稻—稻—绿肥>稻—稻—油菜;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易矿化氮与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之比近于常数;酰胺酶活性与水解性有机氮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水稻吸氮量与氮矿化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培养法测得的氮矿优势比其它几种化学法测得的氮矿化势指标作为水稻土供氮能力的指标要好。  相似文献   
6.
人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耕型旱地红壤改为不同稻作制后有效硅下降,其顺序为冬油>冬绿>冬泡,淹水植稻期间是前期明显增加,到分蘖末期达峰值,孕穗至始穗期显著下降,以后缓慢继续降低,到黄熟期降到最低值;早、晚稻期间比较,晚稻期明显减少,而不同耕作制相比,则冬泡制高于冬种制,另外,施用有机肥能使有效硅提高,且随用量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发育于第四纪红土母质上的耕型红壤及其由这类红壤发育而成的水稀土为材料,用恒温吸附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旱改水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以及控制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变化的土壤因素,结果表明,在供试起始磷浓度范围内,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容量和吸持强度都大于耕型红壤;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旱改水后,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引起土壤中氧化铁的活性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在几种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的生育特性、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经济性状和产量效应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稻前期早发不明显,中期成穗率高,后期根旺叶健不早衰;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的吸收量具有相似性;早稻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最低,绝大部分氮、磷、钾养分是在中、后期吸收的,晚稻前期的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早稻,后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大多低于早稻,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各轻简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早稻对氮和磷的表观利用率,以“湘珠专用肥”处理效果最好,但不能提高早稻对钾的表观利用率;晚稻轻简施肥处理“湘珠专用肥”也能明显提高水稻对肥料氮和钾的表观利用率。轻简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9.
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包括肥料、工农业废弃物和垃圾等方面的管理技术,农作物生产的灌溉和低吸收品种等农艺管理措施,元素拮抗和钝化等化学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状况下,通过各项措施的综合应用实现农业安全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弄清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运用张氏法和蒋氏法两个分级体系对湖南省临澧、醴陵、湘乡3县(市)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程度较高的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田,土壤无机磷以O-P和Fe-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78.7%;而风化程度较低的紫泥田和河沙泥田,土壤无机磷以Ca-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0%和45.9%,Fe-P和O-P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致与Ca-P的含量相当,但无机磷的总量较红黄泥田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P,Ca2-P和Al-P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蒋氏法不仅适用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同样适用于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